以集体说课为契机 共研电影教学方法 再探电影教育要义
发布日期:2025-10-13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近日,晋中信息学院电影评论中心开展《从小说到电影》课程说课教学研讨活动,各位教师围绕该课程,深度交流教学思路与创新方法,为课程建设注入新活力。
来自晋中信息学院电影评论中心的12位教师结合课程特色,各自选取45分钟课堂内容,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设计,多角度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既有经典小说与改编电影的叙事对比剖析,也有作品文化内涵挖掘的策略探讨。
周立萌老师:以《嫌疑人X的献身》中日版本为切入点,围绕“物哀”文化,通过民歌赏析、文本与电影对比,解析中日艺术表达差异,结合结尾对比揭示文化基因对改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辨情理冲突。
王薇老师:针对《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人物改编,以问题导入,结合讲授与讨论,分析视听语言和改编策略,探究改编对原著精神的传承与变革,落实课程思政。
赵静老师:基于“情境—问题”模式,以实验导入导读《你一生的故事》,通过讨论、辩论,引导学生理解思维差异,思考生命意义,感悟“体验”重于“知道”的哲理。
郭磊老师:借《嫌疑人X的献身》,以故事导入引发法与情思考,通过题目解读、主角分析及场景对比,揭示对底层群体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杨增慧老师:以《降临》为依托,围绕核心议题,借误译片段构建问题链,融合多学科视角与角色扮演,解构改编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矛盾的思维方法。
张红斐老师:聚焦《盗官记》到《让子弹飞》情节改编,运用多种教学法,解析“杀人诛心”战略,突破“枪”的含义等难点,挖掘历史内涵,融入思政培养革命精神。
贾云霞老师:围绕《让子弹飞》人物改编,采用启发探究法,通过问题追问、小组讨论,探寻人物隐藏身份,将小说电影进行对比分析,并就身份变化带来的主题转变引发学生探讨。
李晶老师:针对《你一生的故事》到《降临》视觉奇观呈现,结合学情设计教学,通过“理论—实践”路径与AI实操,引导学生掌握视觉差异与应用逻辑,辩证看待技术与艺术。
闫莹老师:对比《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运用对比阅读等方法,从叙事、符号等角度分析电影改编艺术,培养学生跨媒介文本分析与美学鉴赏能力。
崔馨月老师:以《夜谭十记》为例,采用“理论 —实践 —反思”框架,通过讨论、讲授、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建立文学分析视角,提升文学阐释能力。
张振帅老师:在《嫌疑人X的献身》课程中,回顾引入三版电影差异,通过片段分析、辩论等形式,剖析三国改编文化动因,提升学生跨文化改编思辨能力。
张英老师:在《降临》的设计中,以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运用案例与问题链教学法,剖析外星人思维对女主影响。借提问引导探究女主抉择,融入思政,引导学生珍视当下,树立正确价值观。
说课结束,兄弟院校的优秀教师代表带来了专业点评和经验分享。重庆移通学院力冬梅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积极性,且要贴近学生认知,遵循由浅入深原则,倡导“少即是多”理念,聚焦核心知识点讲深讲透。
泰山科技学院电影评论中心刘晨主任以“五行教学标准”为核心,指出大学教学应超越知识传递,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知能力的培养,尤其在通识课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认知,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晋中信息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张婧老师进一步强调,教学方法的探索需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教师将两位教师的建议融入课堂,钻研有效提问策略,持续优化课程设计。

三校四区电影评论中心板块负责人彭可老师结合学校办学理念,通过林小英老师的“脱嵌”理念,以及董事长对通识教育与电影教育期望,让老师们思考当下育人目标到底应该去培养怎样的学生,老师应该怎样结合电影教育去助力学生发展。彭老师表示: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而非单一人生路径,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天性;“只有与众不同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学生”,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以耐心与关怀陪伴学生成长,帮助其发现热爱与特长的老师。

此次说课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为《从小说到电影》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电影评论中心也将以此次说课研讨为契机,深化教学创新,提升课堂质量,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积累与成长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