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首页 >> 特色育人 >> 教学教研 >> 正文

双师课堂 | 点菜仪式为何重要?双师课堂解锁电影里的 “食” 之玄机

发布日期:2025-10-13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6月3日,在通识必修课《从小说到电影》的课堂上,电影评论中心李晶老师邀请远景学院宿佳佳老师以小说《妻妾成群》及改编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蓝本,围绕“饮食符号”展开跨学科对话,通过“影像解码—文化溯源—思政升华”的脉络,带领学生在文学与电影的交织中读懂传统文化的深层肌理。

undefined


一、点菜仪式:从文本到影像的符号觉醒

课堂伊始,师生共同观看电影中“点菜”片段:陈家太太们对“点菜权”的争夺被镜头无限放大,与小说中轻描淡写的饮食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李老师向同学们提问电影如何让“点菜”成为权力寓言?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需要将抽象的权力‘可视化’。”李晶老师解析道,导演通过特写镜头聚焦筷子起落、菜肴堆叠,以全景镜头呈现丫鬟垂手侍立的森严秩序,使“点菜”从日常行为升华为封建等级的象征。例如,颂莲首次点菜时,镜头缓慢推进、灯光聚焦餐盘,看似“掌权”的高光时刻,实则暗示其悲剧命运的注脚——当饮食成为权力游戏的筹码,“吃”的本质已被异化。  

宿佳佳老师从传统文化源头切入,以《周礼》“天子九鼎八簋”的饮食规制为例,指出“食礼”自古便是身份地位的标尺。陈家餐桌上“残羹冷炙”与“朱门酒肉”的对比,恰似“何不食肉糜”的现代镜像,既折射阶级鸿沟,也揭示传统文化中“食”与“权”的深度捆绑。“从周代礼乐到明清家宴,饮食礼仪始终是维护封建秩序的‘隐形枷锁’。”她强调,理解这一符号,方能读懂文学与电影对旧制度的批判锋芒。

undefined

二、菠菜豆腐:跨文明对话中的文化基因

课堂第二部分聚焦“颂莲为何执着于菠菜豆腐”,两位老师以小见大,展开一场东西方文明的深度对话。  

李晶提出观点:一道菜里的精神突围。在电影语境中,菠菜豆腐是颂莲的“精神图腾”。她指出,相较于陈府餐桌上的油腻肉食,这道清淡素菜既贴合其知识女性的身份特质,更是一种隐性反抗——当其他太太沉溺于“荷叶粉蒸肉”的奢靡时,颂莲的选择成为对封建腐朽生活的无声批判。“镜头多次特写她坚持要吃菠菜豆腐的面部神情,微妙变化间是一个现代女性在旧秩序中的孤独坚守。”  

而宿佳佳老师则从筷子与刀叉的文明思辨出发,从“菠菜豆腐”延伸至饮食器具,她对比中西方“筷子VS刀叉”的文化隐喻:“西方游牧文明催生了刀叉的‘切割思维’,中国农耕文明孕育了筷子的‘和合哲学’。”她以筷子“合二为一”的设计阐释“阴阳调和”的东方智慧,以刀叉的“分切”特性折射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强调文化差异源于生存智慧,而非优劣之分。“一双筷子,承载的是‘和而不同’‘以礼待人’的中华文明基因。”

undefined

三.点名主题:女性命运的现代性叩问

结合作家苏童“真实书写女性”的创作理念,两位老师剖析颂莲的饮食选择:小说中她“不动筷子”的冷傲与“疯疯癫癫”的绝望,展现女性人性的复杂真实;电影中她从“拒食”到“厌食”的转变,则是封建制度对女性身心吞噬的缩影。“从文学到电影,不变的是对女性主体性的关注。”李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打破隐形的‘饮食规训’,让女性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

undefined

这场双师课堂不仅是一次专业教学的创新,更是一次浸润式的思政实践: 通过筷子文化的哲学解读,让学生触摸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摒弃“以西评中”的认知误区; 从“点菜仪式”的等级糟粕到“筷子哲学”的人文精华,引导学生以辩证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以颂莲的饮食选择为切入点,呼吁关注女性在文化变迁中的声音,呼应新时代性别平等理念。

正如宿佳佳老师在结语中所说:“饮食是文化最鲜活的载体。当我们读懂菠菜豆腐里的清高、筷子开合间的智慧,便能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找到属于当代青年的文化坐标。”

学生反馈

Film Review Center & Film Club

物联(专升本)2404  白雁辉

上下滑动查看

双师课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影视与文化的大门。在《从小说到电影》的双师课堂上,文化领域与电影研究领域的两位老师携手,以“吃”“点灯”等细节为切入点,带我们深度探秘古时规矩。老师们凭借对原著的深厚研究,精准剖析小说的情节架构与人物内心世界,引领我们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沉浸式感受小说独特的叙事魅力。这场知识盛宴,让我们在文学与电影的交织中,领略到了不同领域视角下的艺术之美与文化之魂。


物联网2404  陈梓鑫

上下滑动查看

本次双师授课以独特视角聚焦《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女性命运维度切入,抽丝剥茧般剖析影片内核。两位老师默契配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透彻的分析,将封建压迫下女性的生存困境诠释得入木三分。课堂上互动频繁、氛围热烈,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们围绕影片主题展开深度思考,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值得一提的是,课堂还设置了太谷饼品尝环节,让大家在品味传统美食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影片中饮食符号背后的文化意蕴,整堂课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令人获益匪浅。


编   辑:安志博

责   编: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