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首页 >> 特色育人 >> 教学教研 >> 正文

双师课堂 | 解锁《嫌疑人X的献身》犯罪心理密码

发布日期:2025-05-07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当电影学遇上心理学,当银幕光影碰撞人性实验,一场跨越学科的思维风暴正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课堂中酝酿。4月22日下午,电影评论中心王薇老师邀请通识教学部姜甜甜老师携手打造的“双师课堂”,以东野圭吾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同名电影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抽丝剥茧,在时代洪流与心理迷宫中寻找真相的微光。这场融合社会观察与心理分析的课堂,不仅重构了经典文本的解读维度,更让学生直面一个终极命题:真正的幸福,究竟需要怎样的拼图?

图片“案例故事发生的社会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随着王薇老师抛出的问题,教室大屏上浮现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街景——萧条的便利店、西装革履的流浪汉。王老师以《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将学生的视线拉回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社会。通过色调分析、镜头运动等视听语言拆解,学生们逐渐看清:石神封闭的公寓是经济寒冬的缩影,而那始终未解的数学题,恰似困住一代人的命运方程。

图片姜甜甜老师抛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石神表面为爱献身的行为,实则是需求层次的心理反应。当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长期无法满足,社会联结与尊重需求就会扭曲变形。姜老师调出石神哲哉上课时的电影经典场景,王老师逐帧分析石神微表情——当石神在教师黑板上写数学公式时,导演选择屏蔽环境音效来突出石神个人世界与社会环境的隔绝状态,而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失礼与漠视,石神的内心没有丝毫波澜,这是对社会生活感到无意义的典型表现。

图片紧接着,姜老师抛出“真正的幸福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一问题,引导大家用“幸福要素拼图”进行可视化创作。而在课堂现场进行的心理学依恋类型测试,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随着“焦虑型-回避型-安全型-恐惧型”四象限图在大屏展开,学生们对照测试结果,在石神的行为模式中寻找镜像。

图片“石神是典型的恐惧型依恋者。”姜老师分析道,“他既渴望亲密关系,又恐惧被拒绝,所以选择用数学公式般的理性构建情感壁垒。他的献身,本质上也是对自我的救赎。”当双师课堂接近尾声。王薇老师总结道:电影学与心理学交叉的双师课堂,是希望同学们在获取多元知识的基础上,今后能够打开跨学科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不同的问题;依恋类型测试不仅用于分析石神,也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模式。

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课堂对话,也播下了一颗名为“社会关怀”的种子。它提醒着每一位教育者:当我们在课堂中解构人性时,本质上是在为时代新人浇筑精神的脊梁——既要有直面深渊的勇气,更要有守护光明的担当。

编 辑:王欣悦

责 编: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