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气候一直是塑造自然风貌与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气候变化的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改变。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海平面的上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些现象不仅威胁着自然界的平衡,更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本学期,远景学院段永健老师的《地球与人类环境》课程,在第三章“环球同此凉热”讲授时,特别邀请电影评论中心的张振帅老师(电影学)和远景学院的李炜莉老师(政治学),共同开启一场跨越学科的深度对话。本次多师授课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深化气候议题的理解,通过多学科的视角解读气候变化,培养学生一种跨越学科、超越国界的全球视野直面气候灾难等环境议题。
课程伊始,段永健老师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们探讨天气与气候区别,通过讲解温室效应的原理,让学生们明白了温室效应如何维持着地球的温度平衡,以及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毫无疑问,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介绍气候变化如何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和洪水等,揭示了这些事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的威胁以及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随后,电影评论中心张振帅老师以“灾难电影,尽显人间百态”为题,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了生态灾难电影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时代价值。课程以古代神话“大禹治水”与西方传说“诺亚方舟”为引子,巧妙地将古今中外的忧患意识串联起来,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与困境时共通的心理特征。他选取经典灾难片《后天》作为案例,认为灾难电影的诞生,根植于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无力感及对死亡话题的讳莫如深。通过影片中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描绘,张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灾难电影不仅仅是对灾难本身的再现,更是对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警示。
最后,李玮莉老师以全球气候变化下大国博弈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其在政府间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博弈中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在这一全球议题上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解释了气候变化如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议题,各国政府如何在其中寻求合作与平衡,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李老师详细介绍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我国郑州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课程的高潮部分,三位老师将讨论从灾难电影延伸至现实启示,强调影片背后对生态保护的迫切呼吁。我们必须正视环境问题,采取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同守护这个蓝色星球的美好未来。课堂上,同学们反响热烈,积极参与讨论,纷纷表示通过三位老师的讲解,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对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充满了自豪感和期待。这次课程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热情与责任感。
编 辑:张佳欣
责 编:段永健 张振帅 李玮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