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金融(专升本)2401、2402的课堂上,电影评论中心李晶老师邀请创意写作学院冯泽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课堂,课堂聚焦东野圭吾的经典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两位老师分别从电影和文学的角度出发,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了作品中的核心谜题:嫌疑人X献身有必要吗?
嫌疑人X献身,真的有必要吗?
课程伊始,李晶老师便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嫌疑人X的献身,真的有必要吗?这个问题瞬间激发了大家的兴趣,纷纷展开热烈讨论,并在学习通平台进行投票。有人认为,石神的献身是为了保护那对无辜的母女,展现了他深沉的爱与牺牲;而也有人质疑,这种献身是否真的值得,是否违背了社会的正义与道德。课堂上,老师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同学们深入文本,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在思考中收获成长。
在课堂上,冯泽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原著小说的节选片段,他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引导同学们从文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人物”的塑造。冯老师指出,分析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要需关注三个核心要素:动机、行为和过去。动机是驱动人物行动的内在力量,它揭示了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行为则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通过行为,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而过去则是对人物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回顾,它影响着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通过冯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对《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主要人物——石神哲哉、花冈靖子、花冈美里以及汤川学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大家不仅从文学的角度理解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逻辑,还通过原著小说的节选片段,感受到了东野圭吾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文学思考。
嫌疑人X,何时献身?
随着讨论的深入,同学们逐渐将焦点转向了嫌疑人X的献身时机。在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作品中,石神哲哉的献身决定充满了深刻的文学内涵。两位老师从文学和电影的角度,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揭开这个谜团。
冯泽老师提到石神哲哉的献身时机是在他得知花冈靖子母女的困境后,内心情感与理智交织的顶点。石神对靖子母女的同情与爱慕,以及他对于数学逻辑的痴迷,共同促使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出于对靖子母女的保护,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用数学知识为她们制造不在场证明,甚至不惜杀害无辜的流浪汉来转移警方注意力。这种献身精神,不仅体现了石神对靖子母女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他对于数学逻辑的极致追求。
李晶老师深入剖析了《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电影,他认为影片所传递的首要主题是双雄对决——即天才数学家石神哲哉与天才物理学家汤川学之间智慧与意志的激烈碰撞。基于这一理解,李晶老师认为石神献身的转折点深刻地与汤川的出现紧密相连。汤川不仅是石神昔日的好友,更是解开石神精心布局的关键人物。石神原本以为自己设计的完美犯罪计划能够天衣无缝地保护靖子母女,然而汤川的出现,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石神的了解,逐渐揭开了真相的一角。这一转折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氛围,也让石神的献身之路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壮色彩。李晶老师强调,正是汤川的出现,使得石神的献身行为不仅仅是对靖子母女的深情守护,更成为了一场关于智慧、友情与道德抉择的深刻探讨。
嫌疑人X,怎样献身?
那么,嫌疑人X——石神哲哉又是如何献身的呢?这无疑是课堂上最为精彩的部分。
冯泽老师认为石神哲哉的献身方式充满了智慧与牺牲。他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线索,将警方引入歧途。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但为了心中的那份爱与信念,他依然选择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种献身方式,不仅体现了石神对于数学逻辑的极致运用,也展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针对这个问题,李晶老师讲到导演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镜头和场景,将石神哲哉的献身方式呈现得淋漓尽致。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悬疑的氛围。同时,导演还通过细腻的表演和音效设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石神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当石神面对好友汤川学的质疑时,他依然保持着冷静与镇定,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石神献身的悲壮与伟大。
回顾这次双师课堂,同学们不仅重新认识了《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作品,更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了嫌疑人献身的背后意义。它让同学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也让同学们思考了在面对困境时,同学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出选择。感谢这次课堂,让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
编 辑:杨茜然
责 编: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