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织梦·细节寻奇 | 名师李骥带你解锁“电影中的奇妙瞬间”
发布日期:2025-10-29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10月24日下午,电影评论中心携手名师课堂,特邀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影评人教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电影家协会理事李骥,于图书馆小礼堂带来一场以“电影中的奇妙瞬间”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兼具高校教师与电影创作者双重身份的他,其制片作品《岁岁平安》不仅是学校校企合作的重点项目,更荣膺第38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学术积累,李骥老师为同学们揭开电影镜头背后的光影奥秘。
讲座中,李骥老师一改传统理论讲授的模式,以“电影应是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为出发点,鼓励大家放下包袱、自由表达:“讨论电影,不怕说错,也不必端着。”这种“去刻板化”的理念贯穿全场。李骥老师强调从内心真实感受出发,以“拉片”为主要方法,倡导用“常识”理解电影:“哪怕没看过全片,只要了解人物处境,就能判断镜头的好坏。”通过精准的片段解析,引领同学们层层深入,读懂每一帧画面背后的创作逻辑与艺术匠心。
在两个小时的内容分享中,李骥老师聚焦“人物登场设计”“情感表达层次”“戏剧张力营造”“镜头转场语法”四大维度:选取《卧虎藏龙》《霸王别姬》《隐剑鬼爪》《毕业生》等经典电影片段,展开逐帧解读。李骥老师特别指出,“看懂故事只是电影鉴赏的起点,真正的魅力藏在细节里。”例如,《卧虎藏龙》中不同人物的出场方式,皆是通过次要人物引出主线角色,也暗含各自的性格与命运轨迹;而《霸王别姬》开篇小豆子母子的出场镜头,则通过精准的动作设计与构图,传递出深沉的情感张力。
在分析日本导演山田洋次的作品时,李骥老师以《隐剑鬼爪》中“分手”与“表白”两场戏为例,解读分镜如何借助人物站位、镜头运动与道具细节,细腻勾勒角色的心理变化。谈及《毕业生》中经典的蒙太奇段落,他则启发学生思考剪辑如何运用相似动作与色彩的拼接,营造出主角精神世界的混乱与危机。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即便是初次接触“拉片”的同学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李骥老师以风趣的语言、扎实的案例与精准的分析,将电影语言的抽象理论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理解。现场互动频繁,学生提问踊跃。面对“为何没看全片也会被片段打动”的疑问,他引用编剧宋方金的生动比喻:“电影长片如一场足球赛,片段则是进球集锦——集锦固然精彩,但正是比赛中的沉闷与铺垫,让每个进球更具价值。如果只看集锦,情感的阈值会不断升高,最终失去‘慢下来’的耐心。”李骥老师建议同学们“尝试完整观看经典电影,体会镜头背后的故事与时代,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同学们还围绕“短片创作中剧情与剪辑的平衡”“电影片段与全片审美体验的关联”等问题与李骥老师展开交流。结合自己从电气自动化专业跨行学习电影的亲身经历,他鼓励大家:“艺术创作不是等学会了再做,而是在做中学”,并寄语创作者“保持表达的真实与独立观察”,令在场学子深受鼓舞。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李骥老师以“接地气”的解读、扎实的案例,让“电影语言”从抽象概念化为可感知的生动细节,更以“跨行追梦”的真实经历,为怀揣电影梦想的同学们注入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