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首页 >> 特色育人 >> 教学教研 >> 正文

双师课堂 | 惊!信院电影课堂惊现“外星人入侵”!电影×剧本杀带你解锁《降临》跨次元密码

发布日期:2025-10-11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undefined

5月23日10:00,晋中信息学院《从小说到电影》课堂突发“外星事件”——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教室灯光骤暗,教室投影闪现神秘外星符号,电影评论中心张振帅老师和云端剧本学院郝雅舒老师化身“外星来客”和“语言学家”。学生化身“地球危机应对小组”,与“外星人”斗智斗勇,在沉浸式剧本杀中破解《降临》原著与电影的改编密码,完成了一场关于语言、宿命与英雄主义的跨学科思辨。

undefined

undefined

外星人“空降”课堂,学生分组破译“天书”

为还原电影《降临》中人类首次接触外星文明的经典场景,两位授课教师化身“戏精”:一位披挂黑色反光材质外星服、头戴金属钢盔,以机械音演绎“七肢桶”的非线性思维,另一位身着语言学家白大褂、手持激光笔模拟跨物种对话。教室被改造为临时指挥中心,教室投影实时滚动“紧急速报”,配合警报音效,瞬间将学生拽入末日危机情境。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学生分为了“口头语言组”“文字符号组”“肢体语言组”三大阵营,试图与“外星人”建立沟通。然而,手势比划引发“友好还是宣战”的误解,口头提问被外星人“环形文字”绕进逻辑漩涡,唯有文字符号组,通过反复比对沟通,最终破译出外星文明“以地球为第二家园”的意图。当“外星人”用环形文字写下“我已知晓结局,仍愿赴约”的离别宣言时,全场陷入沉思——这一情节与小说原著中“自由意志与宿命论”的终极拷问形成强烈共振。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双师跨界拆解改编,学生直呼“烧脑但过瘾”

后半节课进入“学术解谜”环节。电影评论中心张振帅老师以“环形叙事”为切口,对比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中“语言学与物理学双线交织”的文本结构与电影非线性剪辑的视听语言,揭示出“文字即命运”的核心隐喻;剧本杀学院教师则从“角色沉浸感”出发,提出若将《降临》改编为剧本杀,需将语言学家、物理学家、军方代表等角色拆解为独立剧本线,并设计“玩家是否选择提前告知人类未来”的道德抉择分支,引发学生热议。

undefined

undefined

“原来跨学科学习可以这么‘玩’!”动医(专升本)2401班的雷雅婷同学表示,“从剧本杀的代入感到学术分析的抽丝剥茧,我既记住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理解了非线性叙事的魅力。”园林(专升本)2403班的张添翼则感慨:“当‘外星人’说‘预测到拒绝仍选择来地球’时,我突然懂了罗曼·罗兰那句‘真正的英雄主义’——明知结局仍全力以赴,这堂课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教育创新破圈,用“沉浸感”重构通识课

本次改革旨在打破传统课堂的“第四面墙”,通过“游戏化叙事+学术解构”的双螺旋结构,让硬核理论“软着陆”。电影评论中心张振帅老师表示:“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看懂’电影,更要让他们‘成为’电影中的角色,在解谜中理解叙事逻辑,在互动中触摸哲学命题。”云端剧本杀学院郝雅书老师则补充:“当学生为‘是否帮助外星人’争得面红耳赤时,教育的目的已经达成——他们开始用批判性思维审视科技伦理与人类命运。”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课程终章,两位教师以“环形文字”的投影为幕,缓缓道出罗曼·罗兰的箴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此刻,教室灯光渐暖,而学生眼中却燃起更炽烈的光——这场跨越小说、电影与剧本杀的思辨之旅,最终在“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处,为通识教育写下新的注脚:当知识不再是单向灌输的“标准答案”,而成为一场需用勇气与智慧共同破译的“星际谜题”,教育的意义,或许便藏在这90分钟里,每一份困惑、每一次争辩、每一回顿悟的微光之中。


编   辑:安志博

责   编:张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