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者不急于收获”说起来容易,但是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追求快速的时代,有时候做着做着,走着走着,不免就会越走越急,越走越没有方向,回头望望,教育还真不是件急能急得来的事情。育人的工作是需要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出去的,而我们的对象是谁呢?是中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不是简单的讲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现在坐在教室里,坐在我们对面的学生以未来接班人的身份进行培养。当听到周老师这样定位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时,才如梦初醒般感受到作为老师肩上责任的重大。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多听学生的“话”,多和他们交流,把作为青年该有的责任和信念传递给他们,责任和信念不是苦难的开始,而是坚持下去的毅力和内心自觉的充盈。在坚持与奋斗的路上一定会有困难,但是信念和责任会让人带着乐观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态度不断前进。这场宣讲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喜欢周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案例,尤其这句“人生不能复制,力量可以传承!”
——贾云霞
参加学校“教育家精神进校园”活动,聆听周荣方老师关于教育家精神的宣讲,我收获颇丰。尤其对焦裕禄、张桂梅事迹中信仰的力量感触极深,支撑他们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内心无比坚定的信仰。而反观我们当下一些影视剧,在刻画榜样人物时,往往陷入歌颂苦难的窠臼,将重点放在展现人物经历的艰难困苦上,却忽略了对其精神内核与内心信仰的深度挖掘。作为电影学教师,在未来教学与创作中,我会引导学生转变创作思路,摒弃浮于表面的苦难渲染,聚焦榜样人物的精神世界,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榜样的伟大,更能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张振帅
听到周荣方老师讲到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燃灯校长”用半生坚守,将“信仰”二字刻进贫瘠大山,用生命诠释了“教育即奉献”的崇高真谛。她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冰冷的分数堆砌,而是以信仰为火种、以奉献为燃料,点燃学生心中对未来的渴望。
信仰是扎根山野的“定海神针”。 张桂梅老师将“共产党员”的身份视为一生勋章,面对创办女高时的资金匮乏、师资短缺、社会质疑,她以“哪怕爬着,也要让女孩们读书”的信念,在悬崖边筑起知识的灯塔。她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血脉,用党旗校训浸润学生心灵,让“爱国”与“奋斗”成为她们破土而出的精神养分。这份信仰不是口号,而是化作她凌晨五点的手电筒光、深夜巡查的蹒跚背影,化作学生心中“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
——赵静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在周荣方老师的宣讲会上不断在我脑海中回响。作为晋中信息学院的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这份事业的重量与荣光。周老师说"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这不正是对我们教师最深刻的期许吗?
在信息学院执教的这一年里,我常常思考: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不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传递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理想信念吗?记得在讲授《让子弹飞》时,我特意穿插讲述了作者马识途老先生的故事,当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时,我明白了教育最动人的力量——它能让抽象的知识化作照亮人生的火炬。
"人生不可复制,力量可以传承",周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求学时的恩师。正是他们当年的言传身教,让我今天能够站在讲台上继续这份传承。在信息学院这个特色平台上,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要让学生不仅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世界。"每次备课,我都会思考如何将学科知识与人生智慧相结合;每次批改作业,我都试图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
站在教育的新时代坐标上,我更加确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明的传承者。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让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今天在课堂上播撒的每一粒种子,都将在未来绽放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崔馨月
参加周荣方老师关于教育家精神的宣讲活动,我深受触动。周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家精神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周老师通过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方向的讲解,展现了教育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00后看全国两会”的案例,让我意识到当代青年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观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此外,周老师还提到“播种者不急于收”,让我反思教育是长期耕耘的过程,需以耐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践,通过“行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真理。教育家精神不仅是理论,更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汲取榜样力量,在教学中践行使命担当,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郭磊
今日聆听周荣方教授“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高尚师德师风”的宣讲,如沐春风,更似明灯照心。这位在思政讲台躬耕十余载的师者,用焦裕禄精神的当代演绎,让我们触摸到教育最本真的温度。当她讲述学生因一节课堂而改变思想的瞬间,我忽然懂得: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灵魂的唤醒。
周教授说“播种者不急于收获”,这句话在心田激起层层涟漪。作为教师,我们何尝不是在学生的心田播撒星火?她教会我们,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是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浪漫,更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修行。
“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周教授的精神将指引我们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以更专业的素养践行育人使命。我始终相信,教育用真诚与专业陪伴学生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在关爱中汲取力量。未来工作中,我将以周教授为榜样,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薇
有幸听了周荣方老师“播种者不急于收获”的宣讲,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作为电影评论中心的教师,我常常在想怎么将思政元素与电影艺术深度融合?正如周老师所讲,我们不应该制造焦虑,让同学们不敢步焦裕禄和张桂梅的“后路”,而应该让学生们以乐观的精神面对困难。老师有什么样的信仰教给学生的就是什么信仰,我也在尝试通过《从小说到电影》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从《你一生的故事》中体会女主的勇敢,积极面对生活,活在当下。
教育本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等待,当我在课堂里埋下周老师赠予的“种子”,便不再焦虑何时发芽。因为我知道,那些曾被理论浇灌得营养不良的心田,终将在泥土的呼吸中,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