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首页 >> 特色育人 >> 教学教研 >> 正文

【通识课堂】双师授课:电影《第二十条》中的法律经济学

发布日期:2025-01-08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近日,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上,通识教学部的徐佳老师携手电影评论中心的李晶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电影《第二十条》的双师授课。李晶老师聚焦于电影的艺术性、商业性和社会性,徐老师从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剖析电影,尤其是正当防卫议题的讨论,两位老师的讲解相互交织,引发了学生对于电影本身以及唤醒刑法第二十条的深刻思考。

图片李晶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电影《第二十条》“一主两辅”的情节设计,及社会不同群体反映出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李老师指出,该片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年危机的生活片,同时也是一部富有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尤其是主角韩明,作为检察官,在面对法律与经济的双重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智慧,令人动容。李老师还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特征,并分享了影片背后的真实故事原型。紧接李老师的话题,徐老师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给大家解读了影片原型的“4·14聊城于欢案”,激发了学生们对影片深层意义的探讨。徐老师强调,法律变革不仅关乎社会公平,还需兼顾经济发展的需求。她通过影片中“村霸霸凌”的案例,详细剖析了法律变革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图片李晶老师又根据电影中的一些剧情细节分享了电影在艺术性上的探索,如何通过群像塑造展现不同人物在法律变革中的命运抉择。而徐佳老师则进一步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二十条》进行了深入分析。徐老师提到法律变革的社会成本效益与路径依赖问题,指出在制定法律时,需充分考虑历史、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避免陷入路径依赖的困境。

最后,徐老师提出,电影中的“正当防卫”条款引发了人们对法律条文复杂性及其对社会法治保障的成本思考,而李老师则补充说,影片通过艺术的手法揭示了法律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足,鼓励观众勇于发声、追求真相和正义。两位老师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电影与法律经济学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图片此次双师授课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电影《第二十条》艺术的鉴赏能力,更让他们认识到司法体系在主球公平正义过程中的艰难,法律条文运用的复杂性和社会成本考量对司法裁决的潜在影响。在法治与经济的双重保障下,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充满希望。

撰稿 | 徐佳

审稿 | 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