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在5教301教室,电影评论中心的崔馨月老师与云端剧本杀的毕芳荣老师携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极具思辨性的双师课堂。本次课堂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女性力量及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体现,并鼓励同学们勇敢追求破自我的人生。
课堂上,崔老师首先结合小说《妻妾成群》向同学们提问:“说到‘妻妾成群’,大家能想到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提到了明争暗斗,有的则认为男性必然有钱有权。崔老师通过《甄嬛传》以及赌王家族的例子,进一步阐释了“妻妾成群”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并指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背后隐藏着权力与欲望的斗争。
随后,崔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梳理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情节,将这部电影比作陈府女人们花式争宠的拳击比赛。通过四轮的比拼,崔老师向同学们发问:“在这场比赛中到底谁是赢家?”大部分同学选择了二太太卓云,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活着且没疯狂的。然而,毕老师却指出,在这场无休止的斗争中,其实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伴随着新太太文竹的进府,二太太卓云的斗争还将继续,而颂莲的形象及其命运也成为了课堂讨论的焦点。

毕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颂莲的形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同学们纷纷用便签写下自己的答案,并在两位老师的指挥下贴到了“颂莲”的身上。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颂莲是一个“认命”、“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女性形象,她“有思想但是不多”,在“没有自由,听天由命”的环境中陷入了争宠的困境。两位老师一起分析了颂莲走向被吞噬命运的原因,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在探讨旧时代女性的命运后,崔老师话锋一转,问同学们:“现代女性是什么样子的?”她分享了《芭比》和《好东西》这两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女性主义电影,并邀请曾跟随她院线观影的韩青青同学分享观影感受。韩青青同学表示,她与《好东西》中的小女主角茉莉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这部电影让她更加坚定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信念。

当被问及《大红灯笼高高挂》与《芭比》、《好东西》的不同之处时,崔老师首先指出了男女导演视角的差异。毕老师则进一步对比了颂莲这样的非典型旧时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的区别,强调女性地位的提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现代女性力量的认识,毕老师分享了两位杰出女性的故事: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她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婚姻制度,为女性争取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权利;另一位则是“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女士,她倡导女性同工同酬,为女性在职场中的平等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她们的努力和贡献为当代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在课堂的尾声,崔老师再次提问:“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同学们纷纷用第二张便签纸写下自己的想法,并贴到了“现代女孩”的身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位老师却合力将现代女性的标签纸全部撕掉,并告诉在场的所有人:“做你们自己,人生不接受任何定义!”这一举动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本次双师课堂不仅是一次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深度解读,更是一次对女性力量及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体现的深刻探讨。通过对比旧时代与现代女性的不同,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解和生动案例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现代女性身份的思考和认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动力。


崔老师有话说:
我为什么要在英语2413、2414、2415班进行这场双师呢?这个班是我最特殊的班级,全班111位同学,只有4位男同学。这样的比例让我不禁对这群女同学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在进行破冰互动时,告诉她们有任何想问的问题和和困惑都可以分享。有一位女同学提到了说她的困惑:“为什么世界上美女那么多,不多我一个?”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这个问题像那颗子弹一样击中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十三四岁青春期也因为容貌焦虑而自卑的我。即便那个时候,我妈妈也常跟我讲一句话:长得漂亮不是优势,活得漂亮才是!但是这并没有缓解我的焦虑。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开始逐渐理解妈妈的话语。当我走遍世界各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美丽是内心的充实与自信,而非外表的浮华。
今年五月,彭鸿斌董事长在信院举办了一次《通识十年,我们在生长》的分享会。他在会上谈到通识教育的意义,强调人要首先明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场分享会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为什么在一个工科类学校里,我们要设立如此多的通识必修课。我意识到,通识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决定在英语2413、2414、2415班进行这场双师课堂,邀请毕芳荣老师一起探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性力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听到我们谈论女性力量以及一切皆有可能时,眼神中闪烁着的小火苗,我深感欣慰。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们内心的觉醒与成长。
我在想,如果当初的我能有如此丰富的学科以外的课程,有能够跟我分享所见所闻的优秀老师,或许我就不会那么不自信了。因此,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从今天的课程中汲取到她们需要的养分,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毕芳荣老师感想:
在暑假期间馨月老师邀请我与她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题,进行双师教学,我是有一些顾虑的:著名的影片,经典的解读全网都可找,如何能在课堂上既能达到教学重难点突破,又能引导同学们思考,真正达到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行的统一成了摆在我们俩个面前的最大困境。
某天我再次读完大咖阅读书目《向前一步》,我再次被谢丽尔· 桑德伯格深深激励,我想将她对女性的认知、激励传达出去。我们的课堂上所有的女性几乎涵盖了一个女人一生所有的阶段和角色,今日之女学生,未来之半边天,她们是如颂莲一般还是在新时代里敢于做自己?
带着这样的教学使命,我们的课程以时代为背景,以双师为形式,以思辨为内核,以电影为缩影,馨月老师制作的人形展示板被贴满各种标签的时刻,带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原来女性被社会贴上了如此多的标签。当我们一下子撕掉所有的标签时,班里短暂的沉默后,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掌声里更多是学生经过思想洗礼后重新生长出来的生命力。
编 辑:杨茜然
责 编:崔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