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电影评论中心的杨增慧老师携手艺术传媒学院的王丽老师,共同带领学生们深入探讨了张艺谋经典之作——《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丰富内涵及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两位老师的精彩讲授不仅揭示了作品背后深邃的文化底蕴,还解析了导演张艺谋在其创作生涯中不断演变的色彩哲学。
课堂伊始,杨增慧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原著小说《妻妾成群》的故事脉络,剖析了作者苏童笔下复杂的人物关系及社会背景,展现了其细腻入微的文学魅力。她指出,张艺谋在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过程中,不仅忠实于原作的情感内核,更融入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与创意,使得《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为了一部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佳作。随后,杨老师细致地梳理了张艺谋早期至中期再到后期的电影色彩运用变迁轨迹,由早期浓郁饱满的色彩到后期趋于低饱和度的黑白灰美学的转变,这一过程生动反映了导演个人审美追求与时代精神风貌的互动。

王丽老师则主要聚焦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色彩运用,尤其强调了红色作为主色调的独特表现力。她解释道:“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热情乃至暴力,而张艺谋却巧妙地利用不同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展现出如血红之残忍、朱红之高贵、桃红之娇嫩等多维情感。”通过精心布置的灯笼、对联、窗花等元素,红色在片中不仅是视觉焦点,更是情节推进的重要符号。与此同时,王老师进一步分析了黑白两色在影片中所构建的对比效果,它们不仅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与人物内心的挣扎,也为整体画面增添了几分凝重与神秘感,与红色形成强烈反差,彰显出张艺谋对于色彩掌控上的大师级手笔。
此次双师授课,不仅使学生们领略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年轻学子同学们对影视色彩艺术的深层次思考。这场电影艺术与视觉艺术的深度对话,是一次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美好见证。
编 辑:杨茜然
责 编:杨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