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动

首页 >> 特色育人 >> 电影活动 >> 正文

新片速递(第160期)|《此心安处》:于一方天地,观岁月长卷

发布日期:2025-05-07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图片《此心安处》以一座百年老宅为时空载体,用固定镜头见证六代人的命运轮回。罗伯特·泽米吉斯将AI换脸技术与存在主义哲思熔铸成诗意的时空交响曲,在四季流转的窗景中,科技奇观与人性温度碰撞出璀璨火花。三名学生从各自视角切入:有人惊叹技术赋予的“数字永生”,有人解读空间叙事里的记忆密码,有人叩问轮回中的存在本质。当客厅变成承载人类文明的方舟,他们的故事在画框内外交织成动人心弦的生命回响。

图片大学生观影指数: 7.96

Film Review Center & Film Club

物联2303班 马佳莉

评分:8.0

上下滑动查看

电影《此心安处》以独特的叙事与深刻的内涵,带观众进行了一场关于爱、梦想与自我找寻的心灵探索。影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生活本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让我深受触动,思绪万千。

理想主义者的脚步总被岁月的褶皱绊住。影片中玛格丽特在五十岁生日宴上的叹息,映照青年的梦想在婚姻的褶皱里渐渐褪色。“对不起,我没能成为你想要的样子”,电影在此处才算真正的渐入佳境。镜头扫过客厅,父亲执着于过去的焦虑,儿子困在回忆的枷锁中,母亲与玛格丽特在家庭中磨损了自我。

影片以微观视角切入时代洪流,却选择了更逼仄的叙事空间。时光缓缓流淌,客厅里家具的陈设变迁成为时代的注脚。当镜头扫过这些细节时,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编年史,更是一代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跋涉。转场时的拼贴技法将不同的生活片段切割又重组,让观众在破碎的影像中触摸到生活的肌理。片尾曲轻抚观者心头的褶皱,甚为喜欢。然而前半段过于碎片化的人物场景却难以让人真正沉浸。相较之下,伊朗电影《出租车》的聚焦,更让时代的重量在有限的空间里发酵,本片若能在前期做些减法会更好。

高敏共情的镜像投射INFJ对人际磁场波动具有超常感知力,而影片通过百年家庭群像的细腻刻画,将婚姻危机、代际隔阂等普世情感困境转化为具象化叙事。这种“情感显微镜”式的呈现,与INFJ的直觉共情模式形成同频共振。创伤疗愈的隐喻路径如主角通过“与影子对话”修复童年创伤的设定,暗合INFJ通过内省实现自我救赎的心理机制。影片将精神成长具象为可感知的意象流动,为INFJ提供认知自我的新范式。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尽管前半段的叙事稍显游离,但是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生活本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让我深受触动,思绪万千。

物联2303班 雒慧芳

评分:8.3

上下滑动查看

《此心安处》由《阿甘正传》原班人马打造,自上映以来,凭借独特的叙事与深刻的内涵,在影坛掀起波澜。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创新的叙事手法,采用固定机位聚焦一座房子的客厅,以单一空间串联起亿万年的时光变迁,从恐龙时代到现代社会,不同时代的家庭故事在此交织。这种叙事突破了传统电影时空限制,利用画中画转场和多线叙事,让时间碎片自然衔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时空交错感,使其仿佛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沉浸式感受岁月的流转。

家庭与情感是影片的核心主题。它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夫妻间的甜蜜与争吵,到亲子间的陪伴与成长,再到面对死亡的悲痛与不舍,展现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家庭是爱与温暖的港湾,也是承载人生喜怒哀乐的容器。比如汤姆·汉克斯与罗宾·怀特饰演的夫妻,从年少相恋到暮年相伴,他们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有为梦想妥协的无奈,有中年危机时的迷茫争吵,也有历经岁月后的理解与陪伴,生动诠释了爱情在家庭中的成长与坚守。

此外,影片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展现也值得关注。通过玛格丽特这一角色,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自我追求之间的挣扎,她从被家庭束缚到勇敢追寻自我,反映出不同时代女性思想的转变与成长。

总体而言,《此心安处》是一次大胆的电影艺术探索,虽不完美,却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启发人们对家庭、时间、生命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视觉(专升本)2403班 吴志豪

评分:7.6

上下滑动查看

罗伯特·泽米吉斯用一座百年老宅的客厅,编织出一曲关于时间与记忆的视觉交响诗。影片以固定机位凝视着同一扇窗框内的四季更迭,让汤姆·汉克斯与罗宾·怀特饰演的夫妇在AI换脸技术下完成从青丝到白发的生命轮回,这种技术奇观与哲学沉思的碰撞,构成了最独特的观影体验。

叙事结构上,导演采用碎片化拼图式手法,将不同世代的家庭故事如沙漏般交织。当老年玛格丽特在生日宴上喃喃“我好像把自己弄丢了”,镜头切回她年轻时在窗前描绘法律蓝图的身影,这种时空折叠的蒙太奇,精准叩击着现代人对自我存在的追问。固定机位的“画中画”设计更暗含深意——我们何尝不是被框在时代画框里的角色?窗外的恐龙漫步与工业革命烟尘,将人类文明的脆弱与恒久并置呈现。

技术革新与情感表达形成微妙互文。实时AI换脸让汉克斯的眼角纹与白发随岁月生长,这种数字永生反而强化了生命流逝的实感。但过于工整的叙事结构也带来疏离感,当第三代家庭重复着前人的争吵与和解时,戏剧张力在轮回中渐趋疲软,如同被固定在橱窗里的标本,失去了《阿甘正传》那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

评价源于它精准的诗意与未尽的野心。这部关于“家”的哲学寓言,用客厅的静止空间丈量着人类情感的澎湃潮汐,在技术奇观与存在主义思考之间,为观众搭建了一座通往永恒的阶梯。

编 辑:安志博

责 编:王 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