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动

首页 >> 特色育人 >> 电影活动 >> 正文

光影育思·师者心声——《梦想与实践》《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电影评论中心教师读书感悟二

发布日期:2025-05-07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图片在光影中重塑教育的诗意

在光影交织中重塑教育的诗意,不仅是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彭鸿斌博士提出的“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育人模式,以及“完满教育”理念,为电影教育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晋中信息学院,《从小说到电影》课程通过跨学科思辨,让学生从文学到影像的转化中锤炼批判性思维;重庆移通学院那台被修复的35mm胶片放映机,则如一座时光桥梁,让学生在数字时代触摸工匠精神的温度。这些实践,与《死亡诗社》中撕碎的教科书遥相呼应——教育的光明,正源于对标准化范式的勇敢解构。

这份诗意更在真实的对话中生长。比如《超越英雄之旅》这次围炉夜话活动,拆解故事创作的革新密码。彭可分享翻译此书时,曾为《落魄大厨》的非典型主角陷入沉思——主角没有传统英雄的救世光环,却因真实的人物弧线令人动容。这恰如彭鸿斌博士的完满理念一样,当工具理性试图将故事塞进“三幕式”的模具时,《超越英雄之旅》却教会学生以人物弧线为刃,剖开叙事的桎梏。

其实每一次的完满活动,都是教育诗意的缩影。它打破课堂的边界,让理论落地为对话的火花,印证了彭鸿斌博士“以学生为中心”的初心。当工科生在调试机器人之余解析电影大师们的镜头语言,当影评课堂从文本分析延伸至行业一线的围炉夜话,教育的维度便超越了“钟形曲线”的诅咒,成为滋养思想星云的沃土。或许,真正的应用型教育正是如此:以光影为媒,在解构与重建之间,让每个灵魂野蛮生长,最终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叙事诗篇——平凡,却独一无二。

电影评论中心 杨增慧

在电影评论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著名教育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曾谈到:“艺术是为了培养完满人性”。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来到大学校园,正是满怀热情与激情接收艺术教育的大好时机,彭鸿斌博士在《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中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实践》一书中也提及相通的教育理念:“我们这么多通识、完满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生命有宽度,也有深度,你可以拓展你的热爱,也可以深耕你的擅长……看到认识真正的意义是诗和远方,是平凡劳作中蕴含的终极价值。”这对于我们通识教育工作者而言,无疑是非常振奋的,在义务阶段的教育中我们的孩子们忙于传统知识的摄取,艺术或许只可作为繁忙学习的点缀。可来到我们的学校之后,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将自己所擅长的专业和热爱的事业结合起来,充分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在我看来,我们电影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创作者”,或者“懂创作的批评者”,而教师必须化身为“引路者”,将电影从一门技艺升华位观察世界的棱镜,透过银幕的光影,看见艺术得可能性、文化的复杂性与人性的永恒命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承董事长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我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电影评论中心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在电影评论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电影评论中心 刘书毓

光影为桥,育人为本

董事长在讲话中提到“用小说和电影感知世界”,这不仅是对电影评论教育的一种高度概括,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期望,他深刻阐述了电影与小说作为文化载体和思想启迪者的重要作用。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而小说作为电影的源头之一,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电影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因此,我们在讲授《从小说到电影》这门课程时,我深刻体会到,传授知识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光影的桥梁,去感知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微妙联系,去思考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我鼓励学生们在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三晋·光影杯”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是我们部门推动电影评论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董事长的讲话中,对大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这让我倍感振奋。而重庆移通学院创办的35mm影评人周的成功举办,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董事长提出的“用电影保持与生活的距离,用电影评论来训练艺术鉴赏、批判思维、创意写作”等观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我们要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赛事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我校学生参与其中,我深知,大赛不仅是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更是推动电影评论教育创新发展的引擎。

电影评论中心 张振帅

在阅读董事长的《梦想与实践——建设新时代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一书的通识教育与商科教育章节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两者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书中提到,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能力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识教育通过提供丰富的人文社科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世界的全面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而商科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商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商业环境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专业技能转向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书中强调,商科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商业理论知识,更要通过案例教学、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领导力和创造力的经营管理人才。

通识教育与商科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大特色。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通过通识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再通过商科教育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电影评论中心 崔馨月

董事长强调了学校独特的教育模式,“四位一体双院制 + 特色模块”的培养方式让我深知,我们的教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知识传授,而是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所带的公共必修课《从小说到电影》的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电影理论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从小说与电影的对比中,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意写作能力。每一次课程设计,我都努力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全面发展的关注。同时,董事长指出我们的学生在高考成绩上可能并不占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缺乏潜力。相反,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在电影评论中心的各项活动组织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例如在电影主题放映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撰写影评,无论是对电影剧情的分析,还是对电影艺术手法的探讨,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许多原本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他们的影评不仅展现出独特的见解,更在写作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电影评论中心 郭磊

在阅读彭鸿斌董事长的系列讲话后,我深受启发,对董事长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董事长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和办学的方向。

在与彭可老师的信件中,彭董事长对电影评论在教育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电影评论不仅是一种对电影的解读和评价,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批判思维、创意写作和讨论表达等能力。这种对电影评论教育的全面认识和支持,让我更加坚信了电影评论中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远大前景。

此外,董事长关于学校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的阐述也让我深受触动。他提出学校应致力于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这一目标既高远又接地气。他强调教育者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成长路径。这让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而除了培养的完满的学生,其实学校的育人理念同样也在培养完满的教师,就如董事长在《打破命运之锁,但坚持正直善良》的回信中所言:“珠穆朗玛峰计划提出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实施,我们来一起策划,把它变成现实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和力量,继续前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评论中心 王薇

因材施教:尊重个体花期

“世上每个人花期不同,你也会和美好相逢”,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节奏差异。我发现不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活动中,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和领悟能力,有的学生可能擅长文案的攥写,有的学生擅长拍摄,有的学生擅长剪辑等等,每个人的长处不同,所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擅长和感兴趣的点很重要,还要鼓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一定会影响到日后的自己甚至是生活。

尊重学生的不同花期,不催促、不焦虑,耐心陪伴他们成长,相信终有一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在自己擅长的天地里与美好相逢。

师生关系:陪伴成长与共同进步

董事长提到:“我们的老师是尽量的跟学生做朋友。”因此,营造平等、友好的师生氛围是极为重要的,这正契合了讲话中提到的老师要和学生做朋友的理念。

电影评论本就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学习领域,每个学生基于自身的观影经历、生活感悟以及思考角度等,对同一部电影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评价。我们作为老师、作为“朋友”,在日常指导影评过程中,应该用亲切、鼓励的话语引导大家各抒己见。当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影评观点时,无论观点成熟与否,我们都给予充分的尊重与积极的回应,像微笑、点头示意,用肯定的话语去充分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被认可的。

电影评论中心 张英

编 辑:杨茜然

责 编:张振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