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原名《The Chinese Family》)是一部由帕特·波尼蒂帕特执导,马群耀、乌萨·萨梅坎姆、彤达婉·奔提维此弓、莎琳拉·托马斯等主演的电影,于2024年4月4日在泰国上映,于2024年8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出身泰国华人家庭的无业年轻人阿安(马群耀 饰)想要复刻堂妹的“致富之路”获取百万资产,为照顾垂死的祖母(乌萨·萨梅坎姆 饰)而辞去工作,做起了身患绝症的奶奶的全职孝孙。但他扮演一个忠诚孙子的角色并不只是出于爱,还为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巨额遗产的故事。
大学生观影指数:8.5
Film Review Center & Film Club
环设2405 石晓娜 评分:8.5
上下滑动查看
辗转在银丝里的光阴
——浅析电影《姥姥的外孙》
《姥姥的外孙》是一部泰国电影,讲述了一个在泰国的华人家庭的故事,主要围绕无业青年阿安(马群耀饰)和他的姥姥(乌萨·萨梅坎姆饰)展开。阿安在得知姥姥身患绝症后,开始照顾她,并希望借此获得遗产……
这部影片摒弃了宏大的叙事框架,转而以一种近乎朴素的手法,从人性角度、利益冲突反观了东亚家庭的现状,讲述了家庭的温情和无法割舍的羁绊关系,深刻挖掘了人性中最细腻、最隐秘的情感。
影片塑造的人物情绪饱满且情感丰富,镜头聚焦于姥姥和外孙这两个角色,女儿等配角则从多元视角来烘托主角,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有力。
呈现在屏幕上的电影语言是影片必不可少的灵魂,本片的光线、色彩、音乐在情感叙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电影中的光影效果极致纯粹,光线透过窗户洒在姥姥的脸上,勾勒出她慈祥的脸庞;夕阳下外孙阿安和姥姥牵手的身影被光影拉长,形成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这些光影的运用赋予了电影画面更深的情感内涵,让我们沉浸其中。同时影片巧妙地运用特写和慢动作将人物情感流露。姥姥的皱纹、外孙的笑容、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这些细节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同时,色彩因与人的眼睛产生相关的心理温度和距离而使色彩的寓意表达更深刻。电影的镜头色彩运用极其和谐,每一帧画面都仿佛被温暖的阳光所笼罩,充满了温暖柔和的色调,使人感受岁月静好的安宁。影片的音乐运用也显示出了导演非凡的创造能力。影片中葬礼过后,阿安接到电话,原来在阿安小时候,姥姥就阿安的名义存钱,直到姥姥去世。回到记忆轨道的时候火车的轰鸣声也变得闷长却柔和,巨大的轰鸣声烘托了内心的震撼。影片成功地表现出姥姥深沉又浓烈的爱,情感有余且绵长。
画面朴素,叙事平实,节奏舒缓。随着时间的推移,往事浮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慢慢揭开了一位传统华人母亲重病去世前对情亲陪伴的渴望,因利而来的外孙也在照顾姥姥的过程中也慢慢体会爱的真谛。
环设2405 马智迅 评分:8.5
上下滑动查看
《姥姥的外孙》电影鉴赏
《姥姥的外孙》是今年出自泰国的一部关于家庭亲情的电影,但相对于同类题材电影的“填鸭式”抒情,这部电影却彰显一种“难得的平静”。如在姥姥因癌症而掉头发,按照普遍的亲情电影,家人们的反映常是悲痛,而片中外孙却用美图软件照出姥姥掉光头发后的样子来逗趣,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消散了悲伤的氛围。又如外孙担心姥姥的身体不让姥姥去二楼睡,让姥姥睡在自己的床上,姥姥用潮汕话夸了外孙,外孙却听不懂潮汕话而产生误会,在那种悲伤的氛围下影片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埋藏包袱。
此外,影片以温馨的画面将真挚的情感传递。如用石榴树上掉落的花来代表姥姥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如姥姥和外孙走在老旧平房前,而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强烈的反差,其用意不言而喻。当姥姥的儿子们分完遗产后便消失在姥姥的世界, 姥姥一人、一部手机、坠落的叶,画面以极简的方式表达最深的情感。
在电影剧情方面,在姥姥的大儿子拉着姥姥去寺庙祈福时姥姥写的愿望是想让自己的后代活的更好,而大儿子一家却没有一个为姥姥祈福的,而外孙记住了姥姥的愿望并为姥姥祈福——中彩票。当外孙问姥姥为什么一直想要一个大一点儿的墓地,“如果我的墓地好看些,你们就会乐意来多看看我”这句配之音乐,极大增强了电影的代入感。在姥姥死后,外孙在给姥姥撒花的时候故意把花撒的很乱,因为姥姥说过如果她死后,外孙乱撒花,她会从地下爬出来找他,突然一阵风吹过,外孙一笑,这是姥姥来看他了。影片以玩笑的画面点缀最深的思念。
环设2405 张雪培 评分:9
上下滑动查看
不思量,自难忘——评《姥姥的外孙》
徘徊于人生必经的生老病死,关乎生活与生存,谈及金钱问题。姥姥代表了华人传统,包括了宗教、诚敬、勤俭补实的生活习俗。但传统世界并非尽善尽美,姥姥经历了重男轻女、包办婚姻的传统陋习,她自己对于三个子女也有偏爱,惯坏了小儿子阿水,但她的生活也有秩序,每天晨早出门卖粥维生。一切随着姥姥患了末期癌症,传统世界的规则也步入悬崖边缘。
电影中冷暖色调搭配推进叙事渲染情感。当镜头捕捉到姥姥看见女儿冰箱里只有剩饭、姥姥的那句“我真的不喜欢春节后的那一天,冰箱里塞满了食物,家里只剩我自己”等情景,暖色调传达了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遗憾。电影的色调是导演和摄影师的有意为之,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电影的主题和情节。
影片在叙事呈首尾呼应,片中多处意象寓意深刻。由扫墓开始,于扫墓结束。姥姥送给阿安的白恤衫是重要意象,代表了姥姥的期望和礼物,阿安从随手一放到精心穿上,暗指阿安的情感变换。石榴是另一重要意象,石榴中间多核,在华人社会寓意多子多孙,有果必有因,石榴就是华人家庭的象征,角色的性格自有家庭伦理上的因果关系。一切离不开金钱的牵扯,但更离不开情感的牵连。
曾有人言“好作品之所以为好作品,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空筐”的效应,这个空筐可以装无数的东西。”《姥姥的外孙》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言有尽而意无穷。电影的主题如影片尾声静谧传递,姥姥就像那阵和煦的轻风一样原谅抚慰了孙子,并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影片触动了我们,是因为是我们意识到死亡永远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而真正痛苦的不止是失去亲人的那一刻,而是想念的每一刻。
编 辑:杨茜然
责 编:赵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