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错位 · 引入视角 ·寻找游离
——评《年会不能停》 中“进城故事 ”的在地化创作
中国电影资料馆 王成博
1936 年至 1941 年,经典好莱坞的大导演卡普拉拍摄了神经喜剧的《迪兹先生进城》、《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和《约翰 ·多伊》三部曲。这三部曲故事结构 极其相似,均以善良乡镇傻小子被离奇怪事推入城市的错位为喜剧发生的基本情 境, 并以傻小子战胜“罪恶都市 ”的“愚者成功 ”为喜剧结局的高潮环节。
《年会不能停》在延续了这一经典的类型叙事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在地化创作。本文则通过分析“ 闯入者 ”胡建林 、“打工人 ”马杰克 、“游离客 ”潘怡然三 位主角的人物形象, 阐释《年会不能停》在喜剧发生上延续错位结构、在喜剧内 涵上引入反思视角、在喜剧结局上寻找游离路径,实现了“进城故事 ”的叙事迭 代。
一、 闯入者:喜剧发生的四重错位
如果说对于《年会不能停》中的胡建林以及卡普拉影片中的迪兹先生、史密斯先生和约翰 ·多伊来说, 进入城市的异质化空间是一次“英雄之旅 ”;那么, 对于原本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这几位乡巴佬便无异于是打破平静的“闯入 者 ”。就本片来说,淳朴却生活一团糟的胡建林与精致但也充满算计的城市空间、 职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这便是这出喜剧的第一重“错位 ”。
而这推动喜剧发生的第一重“错位 ”背后还有更凸显黑色幽默的第二重“错位 ”,即:胡建林是被错调而来, 真正应该被调来城市的是送礼行贿 、出卖工厂 的庄正直。一方面,这种阴差阳错是对“进城三部曲 ”中意外发生致使主人公承 担起本不该他承担的任务的赓续;另一方面,不同于“进城三部曲 ”的是这一情 节更具“错误性 ”,从而使得整部影片荒诞意味更加浓厚。
真正将荒诞的狂欢推到极致的是第三重“错位 ”——这位“ 闯入者 ”胡建林竟继续阴差阳错地备受同事尊重、出色完成任务,取得了洞悉职场潜规则的“老 油条 ”们都未曾取得的成绩。这或提示我们比起套路,“真诚才是必杀技 ”,而这恰如布莱克 ·斯奈德所说“愚者, 他的力量源自他的纯真 ”。
本片的第四重“错位 ”是“职场新人 ”竟真地整顿了职场 、阻止了罪恶。没能经受住花花世界的诱惑的胡建林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他决心挽救标准件厂, 同时挽救自己!这位“愚者 ”的力量源泉已然从“ 自发的纯真 ”变为“ 自觉的纯 真 ”。他回到了标准件厂,更找回了自己的真诚,“愚者 ”也变为经历了成长之旅 的“英雄 ”。这场喜剧以“ 皆大欢喜 ”进行了第一次结局。
二 、打工人:现实反思的底层视角
与其说“进城三部曲 ”是对当时美国社会虚伪与丑陋的深刻批判,不如说卡普拉恰恰是借助“愚者成功 ”的故事告诉民众:公平正义的美国终究不会让怀有 “美国梦 ”的老实人吃亏。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总是不遗余力地呈现对林肯、格 兰特等历史名人的崇拜,并一直用象征司法正义的审判来解决矛盾的原因。所以, 看似充满平民视角“进城三部曲 ”只不过是以讽刺之名 、行歌颂之实。
《年会不能停》规避了这一问题,影片不再像“进城三部曲 ”那样将乡巴佬的英雄之旅中的“导师 ”设置为勾结着罪恶权贵的“蛇蝎美人 ”,而是用“打工 人 ”马杰克作为胡建林的城市之行的引路人。与此同时,影片放弃了“进城三部 曲 ”中的单一主角, 使得马杰克和胡建林成为“双男主 ”,使得影片多了现实反 思的底层视角。也恰恰是在二人的对比中,鲜活立体的“打工人 ”的形象才跃然 于银幕之上, 影片的现实意义也由此凸显。
一方面,他处处小心、谨小慎微,恐怕丢掉工作饭碗、失去生存机会,影片对“打工人 ”的辛酸与不易给予了无限认同与悲悯。另一方面,最先意识到调错 的他也不敢纠正错误,甚至在标准件厂三百多无辜工人在权力斗争中牺牲、下岗 后, 他也不愿意站出来,“打工人 ”终于成了马克思笔下市民社会中以“实际需 要 、利己主义 ”2为原则的 、放弃了“共同体 ”的伦理价值的个人。
马杰克的结局也颇具反思意味。诚然,他挽救了标准件厂的三百多工人、揪出了暗箱操纵的坏人,作为好人他理应获得嘉奖;但是,如果将其看做与徐云峰 权力斗争中董事长一派的棋子, 他的晋升是否又是胜利者瓜分胜利果实的体现 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他来到新的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摆放自己与董事长 的合影,“打工人 ”为生存的逢迎依旧未被改变 。这场喜剧以“黑色幽默 ”进行了第二次结局。
1【美】布莱克 ·斯奈德.救猫咪 2:经典电影剧本探秘[M].汪振城,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84.
2 张双利.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J].学术月刊,2020,52(09):15-27.
三 、游离客:困境结局的浪漫解决
“进城三部曲 ”的仓促结尾是其又一弊病,坏人总是不被惩罚,主角则总是突然胜利,并且义无反顾地与虽引导自己熟悉城市生活、但也曾和坏人一起伤害 自己的“蛇蝎美人 ”相爱;更重要的是,这欢快的大团圆结局就发生在那毫无改 变的“罪恶都市 ”之中 。当然,诚如李二仕等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影片“最后解 决问题的方式看起来越荒诞,就越意味着美国城市和乡村间社会等级差异的矛盾 是永恒的、不可调节的 ”。³但, 找到解决“进城故事 ”的结局困境仍是创作者的重要叙事任务。
虽然很难说《年会不能停》完全解决了这一困境,但影片通过“游离客 ”潘怡然的最终选择提醒着人们重新思考这场“皆大欢喜 ”。之所以称其为“游离客 ”, 固然与她作为“外包员工 ”既身处在职场生存之中,又边缘于晋升通道之外的“游 离 ”身份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首先,潘怡然不再像“进城三 部曲 ”中的女主角那样, 作为“导师 ”,和胡建林在情感上发生纠葛, 影片成为 “一部纯粹的职场戏 ”四⁴。正是基于这一点, 潘怡然才能够在收到转正通知后毅 然辞职, 在完成正义自居后决然离场, 成为真正“游离 ”于职场之外的逍遥客。
看上去潘怡然的行为过于理想化,但影片的这一情节才是真正引人深思之所在。就像上文所指出,胡建林三人是为了挽救标准件厂才揭露徐云峰集团承认是 正义之举,但这也只不过是董事长集团与徐云峰集团权力斗争中的一个环节。像 马杰克那样留下来,固然可以论功行赏,但那真正困扰人们的职场生态并不会得 到改变 。于是, 潘怡然决心去寻找新的可能 。就这样, 这场喜剧以“浪漫离去 ” 进行了最终结局。
《年会不能停》“闯入者 ”的“英雄之旅 ”结构喜剧, 并改进了“进城三部曲 ”的叙事弱点。一方面,该片引入马杰这位职场“打工人 ”的底层视角,避免 了歌颂倾向的同时增益影片的反思意味;另一方面,影片不再将女主角用情感捆 绑于男主角之上, 她的最终离开也使得本片没有落入“进城三部曲 ”结局仓促、 困境无解的陷阱。胡建林的回归与成长、马杰克的生存与逢迎、潘怡然的辞职与 离去是影片的三重结局,也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的三种选择。事实上,这三种选择无关价值的高下,因为每个人都活生生地身处于困难与不安编织起来的世界之中;而唯一能做的便是永葆追求美好的纯真 、坦诚面对自己的生活!
3 李二仕等.经典电影赏析——古典好莱坞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6.
4 周舟.《年会不能停!》:你敢对“狗屁工作 ”说不吗?[N]. 中国电影报,2024-01-03(012).
编 辑:张思舒
责 编:周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