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动

首页 >> 特色育人 >> 电影活动 >> 正文

《乡野》映后 | 用自然的视角去看世界,用特别的表现方式打开观众的视野

发布日期:2024-11-29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11月13日下午,首届35mm影评人周正式拉开帷幕。由伊地知拓郎执导的《乡野》作为开幕影片进行了放映,映后影片导演、制片人与首届35mm影评人周评委会主席周黎明、评委会成员虞晓毅,还有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对谈嘉宾:

导演:伊地知拓郎

制片人:小川夏果

影评人:周黎明、虞晓毅

主持人:幸李寒

翻译:彭浩

映后

交流

图片

主持人:给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观众朋友有些是从校外慕名而来,有的同学是其他专业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非电影专业的。所以说可能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他会有一些有感而发的,或者说跟自己内心非常接近的感受,因为刚刚有个同学结束后说“这部影片的主角跟我好像”。那我们今天就利用这样的一次场合来展开聊一聊。下面我们先请两位主创给大家打声招呼。

导演:大家好,我是电影《乡野》的导演伊地知·拓郎,今天我们会尽量讲中文,所以大家请多多包涵。

小川夏果:我是电影《乡野》的制片人小川夏果,首先我想说谢谢大家来看我们的电影,并且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感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也听到了两位主创老师的普通话非常好,我们的导演他实际上在北京电影学院有留学经历,我就想要代表观众来问导演第一个问题,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来北电学习呢?以及这一段求学的经历对您的这部电影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图片

1

寻根与缘起

导演:首先我是中日混血,我父亲是上海人,我母亲是日本人,我想了解自己的根源,因此我想来中国留学。然后我觉得北电是很独特的大学,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所专门学电影的国立大学。而且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学习拍电影真的是很难得的一个体验,所以我选择了北电。还有在北电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经历。我在北电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也不会拍摄这个电影。这个电影其实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这个电影最独特的地方不在于故事,而是在表现方式上。其实电影的故事在日本比较常见,但是我想通过这个电影让观众开阔视野,从不同视角去看世界。这样大家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或悲伤的事情,也可以比较乐观的面对,寻找到生活中的热情。

主持人:好的,谢谢导演,刚刚导演也阐述了,他想要表达对世界不同的视角及看法。那么您作为制片人和演员这两个角色,在跟导演合作的时候,您的初衷是什么,以及你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

小川夏果:本来我是演员,我也在北电留学了一年。那时候我结识了导演并且看了他的作品,深有感触。我觉得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之后,我以演员的身份与导演合作,一起参加了非常多的电影节,同时拍摄了许多的短片。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加深了解,最后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当时我看了《乡野》这个剧本以后,内心非常感动。我想导演如果能把这个剧本呈现出来,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品,于是我们就决定共同制作这部影片。

图片

2

两种幸福与“侘寂文化”

周黎明:刚才小川夏果女士讲到最初有看到电影的剧本,其实我很好奇电影的剧本是怎样编排的。因为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甚至不能想象出它有剧本。第一部分有故事情节,但第二部分到第三部分我认为是意识流。可能导演在拍摄中邀请了那两个小孩,抓拍了他们玩的画面,接着是海边,树木等各种自然风光。导演捕捉了很多美好的镜头,所以我猜测这个剧本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的。在我看来,它跟绝大部分的电影不太一样。因为绝大部分电影团队是把每一场戏、乃至每一个动作都写下来,然后尽量去还原剧本,这是常规的做法。而《乡野》这部电影是反常规的,它给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这一类的电影通常在东方才会出现,因为它几乎没有故事。第三部分连情节都没有,它只有细节,但它的细节是直接通向哲理的。它是让你去思考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比较宏大:人生的无常,大自然和童年等等。它没有把答案给你,但是给了你一种情绪。以及我后来看字幕的时候,发现了导演同时是负责音乐和音效,在我看来这是电影里面最出彩的两个方面。当然摄影也非常棒。其实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还有一个巨大的问号。我想问导演,你是不是一个诗人呢?

导演:其实这部作品所有的部分都是有剧本的,是的,我是一个诗人。

周黎明:然后我第二个问题就是你觉得诗人跟讲故事的人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冲突?这个算是我的毒舌问题。

图片

导演:要不然我们说明一下四个章节,然后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这个电影主题是追求幸福,为了传达主题我是用了这四个章节,我认为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幸福,另一种是自然幸福。

社会幸福,比如事业的成功,这种幸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我们需要努力,也需要一定的能力,还需要你的好运气。但是自然幸福,就是我们好好感受生活,可以感受到的幸福。比如说吃到好吃的、睡觉舒服、去外面晒太阳、去热情的运动、在海边惬意的吹风和听小鸟叫声,这样的幸福都很微小,但是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对当代人来说,感受生活是很重要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人类理性思考力很强,尽管经济方面很丰富,生活便捷。

但是感受能力并没有进化,我感觉在退化,而且现在日本年轻人的自杀率很高、孩子的幸福度也很低,所以我想通过电影表现出自然幸福的重要性。因此第一幕竞争是代表社会幸福,第二幕童心是代表自然幸福,然后第三幕和第四幕是相比这两种幸福的结论。

刚刚说诗人和故事的问题,在我看来,许多戏剧性的故事或者电影都是充满冲突的,我觉得这限制了我们的视角。但是从自然的视角看幸福,一个人创作的故事的时候,就是我们感觉看法肯定会完全不一样,这跟日本的侘寂(わび さび)文化有关系。比如说日本有一个老的著名诗人叫松尾芭蕉,我介绍一下一首诗,“一只青蛙跳入水中的声音。”只有这一句话就完成了这一首诗。

我觉得对普通人来说,听起来感觉什么都没有发生,但跟侘寂文化有关系,所以我也想体验一下侘寂,从自然的视角去看世界的感觉。想让观众的视野通过这个电影拓宽一下,更宽广一点。

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种第一幕开始到最后越来越抽象,而且在摄影方面也是这样,一开始是比较狭窄,使用狭窄的镜头和演员的距离也很近,然后视野越来越广了,越往后越没有故事越抽象。

小川夏果:这部电影不能称为一部普通的电影,或许不适合大市场。然而,我们正在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我们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改变孩子们的教育环境。为了找到改变的方法,我们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让学校将这部电影作为教材来使用?于是,我们提议将这部电影作为教材使用,最终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认可,被文部科学省选定为推荐电影。虽然不是以普通公开放映的形式上映,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看到这部电影,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这部电影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他们去思考“人生是什么”,并且在彼此讨论中,促使他们去探讨自己的人生。

图片

虞晓毅:我有两个感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首先就是很高兴能来到这个活动,然后刚刚导演说他的主题是幸福,今天我想分享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幸福。

因为我觉得对于所有喜欢电影的人来说,在一个这么大的银幕上,我们因为是坐在第三排,然后被那么流畅的影像给包裹的那种感觉,对于喜欢电影的来说都是非常幸福的,然后我觉得也很羡慕移通的学生们能有这么好的条件,然后我觉得你们影院正式运营了之后,应该去申请加入中国艺术电影联盟的影院之一,让中国所有的艺术电影都在银幕上放一遍,而且还有这么好的观众。

第二个感受就是钦佩,因为其实刚刚大家有说到说导演在这个片子里面担任了非常多的岗位,然后其实制片人也在这个片子里面担任了非常多的岗位,她还是现场制片人,包括服装和美术以及海报都是她来完成。通常情况下,因为我也是从做影评开始然后进入影视制作,我知道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没钱,就请不到别人来做这个事情。

但是整个影片的制作难度其实是挺大的,包括大家可能也会留意到片尾的摄影师是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摄影师的,所以影片的拍摄周期也肯定会很长,我会觉得说两个这么年轻的电影人,然后一定是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和执念,然后克服了很多困难,才能够把这样一部影片带到这样的银幕上来,所以我很钦佩。


3

生命的感受力

虞晓毅:因为很多豆瓣的评论,包括刚刚现场其实也有观众私下交流说您的影片很像泰伦斯·马利克,然后我想问一下是真的有受到影响吗?还是怎么样?

图片

导演:肯定有影响。

虞晓毅:他是您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吗?

导演:我有很多喜欢的导演,但泰伦斯·马利克给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因为他的电影改变了我对电影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人生对生活的概念。因为我之前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如何生活如何,我生活怎么样,但是我看了他的电影之后,我感觉其实怎么感受生活是更重要的,所以我创作的时候也是受到他的影响很大,这个岳(主人公)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感受,我的青春时代感受到的事情,然后主人公也是观众的一个视角,从一开始观众是要通过主人公岳看这个世界的体验这个电影里的世界发生的故事。我也可以说说明一下这个侘寂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我对侘寂的理解有三层意思,一个是生命就像樱花,即使花瓣是飘落,那景象也让人感到美,让人感到四季变化的美好。第二个,同时也让人对飘零枯竭产生伤感,对死亡对失去感到哀伤。第三,从而让人感到应该更珍惜美好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这是我在电影里最想表现的,对待自己的苦恼或者烦恼,或者是对人生很悲观的事情,我们一般对人生悲观的事情,对待这样很悲伤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需要克服这样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更宽广的视角去看。

主持人:我们在电影当中如何展现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回忆和我们影像当中的一个呈现,您觉得《乡野》这部片子有没有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周黎明:通常青年影人不管是导演也好,还是编剧也好,一开始创作的时候都是会写自己的经历,这个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因为一般你要拍什么题材,最好是拍熟悉的题材。

虞晓毅我觉得从影片本身的角度来说,看的时候不太会意识到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平衡问题,因为它看起来就是一个很写实的电影,虽然它用了很意识流的拍摄方法。

观众:我想问一下导演,您在塑造岳这个角色的时候,你是怎么样平衡他的努力和遭遇的困境呢?您希望我们这些观众从他身上汲取到哪些力量和启示呢?

导演:我参考的书叫的《The sense of wonder》,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写的一本书,《The sense of wonder》的意思是感到大自然的神秘感和不可思议的感受能力。日本课堂学习的内容都是关于赚钱的,并不怎么感受生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自杀率高,孩子的幸福度越来越低。这样的事件,不仅在日本能看到,在很多发达国家也会看到相同的情况。所以第二幕我想表达的是生死观和感受能力的重要性。然后第三幕和第四幕,展现了更宽广的视角,怎么在未来的日子活下去,以宽广的视角,自己安慰自己。

小川夏果:导演想表达的是这不仅仅是主人公岳的故事,而是希望你们能将这部电影与自己的人生对照,去感受其中的意义。这部电影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位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持人:好的,谢谢,刚刚两位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叫做感受力。其实电影评论中心的老师们在日常指导同学们写影评的时候,也是借助这一个角度,这样能够培养同学们对于电影的感受力,还想要请我们两位老师谈一谈您在看电影或者说您在写影评的时候是如何把握这种感受力的,能不能给大家讲你们写影评的技巧,或者说看电影的角度和感受。

周黎明: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面的音效和音乐,因为我都分不清到底属于音效和音乐,你比如说第一次岳被霸凌,就是他去水槽喝水的时候,霸凌他的人过来,然后就把他摁在那个地方,这个场景,出现一个非常泛非常淡的声音,好像是心跳的声音。这是第二次看,我第一次是在电脑上看的,没注意到,我今天完全感受到,这绝对是电影里的声音,然后我觉得这个声音处理得非常高级的,后来我发现每次主角有一些心理活动的时候,并不完全通过旁白表达,它有一种暗示,所以我觉得这是做得非常精细的地方,因此这部影片的确不是一部常规的,尤其到第三幕,只要你感受就行了,你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像刚才那位同学问导演什么意图,导演创作的时候肯定有意图,但是我觉得即便你感受到的东西跟导演的意图不一样也没关系,因为你的感受是你特有的,是你主观的,没有对错,因为你感受到了这个电影。俗话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人跟自然的交融,你是通过画面、声音来感受,恰恰不是通过故事。所以你如果在找故事,那么在这个电影里面,你可能会失望,但是你如果放弃找故事,只来感受,说不定你的收获会非常大。

虞晓毅:其实我觉得看电影的第一步是感受,之后才是一个理性分析。然后写作上有一个所谓的技巧,就是你写小说的时候,所谓的五感,就是你的五种感受,你的眼、耳、口、鼻、舌,你看电影的时候能这么打开自己的感官的话,你会感知到很多的信息。包括导演刚刚说到去感受幸福,其实也是要通过五感,你吃到一个东西的味道,或者你闻到的风里面的味道,你听到的一个声音等等。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能你需要用很长时间来修行,然后这个东西也许能增加你一生的幸福度。

图片

导演:我拍这个电影,想通过新的方式去表现一个故事,我想给观众的潜意识传达一种感性方面的表现方式。所以我也非常重视这个声音,音效和音乐有一样的效果。而且我个人也喜欢做音乐作曲,也喜欢听音乐,我从小听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我特别喜欢民族音乐,所以电影第一幕的部分就是日本太鼓。我觉得日本太鼓的声音和心脏的声音特别像,可以产生很紧张的感觉。我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让观众通过这个电影回顾自己的人生,所以我想通过电影表现重要的是你怎么感受每一个当下瞬间,是再也回不来的一个瞬间,因此要珍惜这个瞬间。

图片

End

文字统筹|钟家治

影像统筹|王文龙

排版|马中福

审核|彭可

映后图片|陈富天 庄子轩

映后校对|陈百灵 陈彦洁 吴韵秋

出品|35mm影评人周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