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动

首页 >> 特色育人 >> 电影活动 >> 正文

迈向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记集团电影评论中心板块《从小说到电影》课程讲义写作项目选拔会

发布日期:2024-11-06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周立萌

2024年11月1日下午,秋意渐浓,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电影评论中心板块《从小说到电影》课程讲义写作项目选拔会圆满召开。此次会议旨在选拔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团队,负责《从小说到电影》这一课程讲义的撰写工作。来自三校四区电影评论中心的全体教师以及特邀评委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图片会上,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电影评论板块主管彭可老师发表致辞。彭可老师深情回顾了《从小说到电影》这一通识课程的发展历程。她提到,早在2014年9月,这门课程便在已开设。2016年至2019年,课程大纲经历了两次重要的修订,而在2021年,大纲再次进行了优化:该课程从比较艺术的独特视角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艺术感知力。历经近十年的不断建设与更新,《从小说到电影》课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程,讲义教材的编写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是教学建设的硬性要求,更是因为众多专家学者对该课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最后,彭可老师表示:她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将《从小说到电影》打造成为一门有社会推广意义、经得起学术以及时间考验、深受学生喜爱的电影通识课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图片随后,11位参与选拔的老师分别就讲义写作项目计划进行了精彩纷呈的陈述,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视角与深入的思考。

图片来自重庆移通学院的幸李寒老师,以逻辑为支点,详细阐述了讲义写作项目的核心理念。她强调,讲义应以解决课堂问题为导向,与大纲、教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教学的完整体系。

晋中信息学院的赵静老师,则从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转化、相互影响及改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出发,构建了跨文本、跨媒介、跨文化的讲义框架。她希望通过这一框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差异。

同样来自晋中信息学院的贾云霞老师,则着重强调了小说和电影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承接关系和闭环性。她认为,编写讲义时,需要保持编写思路的大体统一,并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探讨。

重庆移通学院的力冬梅老师,则特别注重电影理论的前期铺垫。同时,她希望每一章都设置思考与讨论环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人生经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谭雪老师的教材编写思路则通过叙事角度探讨改编问题、经典案例分析、电影美学诠释以及智能时代下的改编思考等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颜海老师则对讲义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出,讲义的使用频率不高,可能无法涵盖课程全部内容。针对这一问题,他建议讲义设计应增加文本的专业性与趣味性,并设置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图片宋伟老师,则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讲义应选取经典、热门的案例进行分析。他希望通过探讨文学与电影在情节、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帮助学生辨析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及各自的特征。

张正钰老师则提出,讲义可以成为个性化的学习手册。他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出发,设计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她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获得什么,从而提高讲义的使用频率和学习效果。同时,她还建议加入多学科内容的交叉,以丰富课堂内容并拓展学生的视野。

邓丽娟老师则从破与立的角度讲述了课程讲义的写作实质。她认为,讲义与教材大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课程的完整体系。同时,讲义还承担着“教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可读的小说精选和细致的课程内容。她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讲义可优化的地方,并提出了从课程目标+部门特色入手进行讲义定位的建议。她从四个思路进行了讲义的建构,为讲义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刘静蕊老师强调:课程重点在于引领学生以比较分析的眼光看待文学与电影。她对重庆移通学院现有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思路。她希望通过这些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讲义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最后,泰山科技学院的孙惠老师则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讲义编写的具体建议。她认为,讲义应突出知识性、强调通识性、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同时,案例和观点应保持前沿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此外,她还特别强调了思政性的挖掘和融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图片评委嘉宾们认真聆听每位参选教师的陈述,并就其陈述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泰山科技学院远景学院院长牛志萍指出讲义编写的内容完整度和深度是基础,应包含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并确保两者之间有相互回应和链接。同时,逻辑结构和条理性也至关重要,讲义的整体设计应清晰明确,按照理论和案例进行合理划分。此外,教学实用性和互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讲义中应体现学生的参与度,并考虑加入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的内容,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应注重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增强讲义的吸引力。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义内容应有所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副主任张艳强调了讲义与教材之间的区别,并建议团队在编写讲义时考虑其利用率,结合专业性与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此外,撰写团队应长远规划,从讲义到教材的完善过程中,既要保持材料的丰富性,又要避免推翻重来。对于特别对电影感兴趣且追求理论深度的学生,讲义可适当拓展深度,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杨晓玲副教授则指出需要严格区分讲义和教材的不同。虽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但也要体现讲义的深度。

图片会议尾声,集团通识教育板块负责人皮若兰院长进行了精彩总结,她对此次选拔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望团队能够成为典范。皮院长特别强调了讲义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课程建设成果的展示,更是探索适合我们特色教育方法的关键。她指出,教材和讲义虽有联系,但出发点和目的需明确区分,无论是为学生还是老师服务,都需梳理清楚课程和教材的底层逻辑。此外,皮院长还提到,教材建设不应局限于电影这一学科,而应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她强调:《从小说到电影》这门课程应致力于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而教材的编写也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谈到教材编写的具体建议时,皮院长鼓励我们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同时跳出案例、专业和课程本身的限制,引导学生通透理解人生、世界格局和未来趋势等更深层次的内容,真正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图片会议尾声,张婧老师对所有参与选拔的教师表达了诚挚感谢。她表示,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从小说到电影》课程讲义将成为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精品,为新商科大学集团乃至更广泛的教育领域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选拔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电影评论板块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电影通识教育的跨界融合探索了新的路径。未来,三校四区电影评论中心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

编 辑:张思舒

责 编:贾云霞 崔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