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动

首页 >> 特色育人 >> 电影活动 >> 正文

嗨聊团(第14期):一起“侃侃”而谈:现实题材与传统IP的碰撞

发布日期:2024-10-15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周立萌

电影与现实重叠,是续演,是重现,是未来。9月27日14:00,电影评论中心的赵静与张红斐两位老师,在上河书院201 星空·翻转空间,以“嗨聊团”(第7期):“从现实题材到传统IP”为主题,引领一场关于银幕故事的深度探讨。

图片  活动伊始,三张电影海报与名字的展示,迅速点燃了现场的讨论热情。同学们的敏锐洞察与紧跟潮流的见解,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随后,话题转向电影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深度。以《野孩子》为例,赵老师剖析了温暖现实主义背后的复杂人性与社会现象,引导大家思考电影与现实的交织。她指出,现实不仅映照真实,更蕴含着人性的多维与复杂,而真实往往比现实更加残酷。

张红斐老师则聚焦于当下创作者对现实题材的偏爱,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她认为,疫情后好莱坞大片的热度减退,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现实题材电影的兴起。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触动心灵的电影片段与对电影市场的独到见解。

图片活动进入高潮,两位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九月电影中传统IP的新演绎。《大圣降妖》的票房遇冷,以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与《我是哪吒2》的重映,引发了关于传统IP再创作的思考。张老师指出,全媒体时代下,受众审美趣味的提升要求创作者深入挖掘传统IP的现代意义。

赵静老师以《西游记》中的经典桥段为引,阐述了“经历”才是最宝贵的“经”,强调了电影作为人生“经历”的艺术价值。这一观点,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图片九月的嗨聊团确实是“嗨”,两位老师与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聚焦这些新作,共同探讨它们背后的艺术价值、生活哲理以及情感表达。最后,同学们纷纷在一张张经典电影的明信片上写上了自己的内心所想,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这就是完满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 辑 :张雅洁

责 编:赵 静 张红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