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电影协会指导老师周立萌带领同学们参与了电影《好东西》的校园路演活动。在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预告片模拍作品入选太原《好东西》首映,在路演现场获得了导演的高度认可和点赞!一些同学感觉观影时情绪跌宕起伏,时而为幽默的片段捧腹大笑,时而因感人情节默默拭泪。也有许多同学感叹电影不仅颠覆了预期,更充满了无限惊喜。让我们跟随这些文字,一起看看这部《好东西》里,都有哪些好东西吧!
大学生观影指数:9.1
Film Review Center & Film Club
指导老师:周立萌
评分:8.5
上下滑动查看
《好东西》是一个白羊座话痨电影,它不仅以一个性子直、爱唠叨的白羊妈妈为主角,整部电影也像一个热情如火的白羊妈妈敞开怀抱想要拥抱它的每一个观众孩子。我们时不时会为王铁梅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的话而震惊:“我家刚好有剩饭”、“你吃了我的饭团”、“我怕你带不好孩子”。我感叹,现实中这也些话也是能直接说的吗?不讨好、不忍耐、不做作,洒脱得让人羡慕。王铁梅身上的“好东西”不仅如此,还有超级正的三观,以至于“正”到她随便说一句话就能化为“金句”,击中人心——“找男人又不是为了让他们干活”、“气氛只会被不礼貌破坏”、“没准备好,可以不上台”。茉莉、小叶、小马、前夫哥,都被铁梅母爱的光辉笼罩着、包裹着、浸润着,这光辉治愈着每一个怯懦而受伤的心。
最妙的一场戏莫过于小叶向铁梅道歉。前景铁梅绷着脸,似乎是生气于小叶冒充茉莉的母亲,或是被人误会是同性恋。然后突然大笑,气氛打开,表示铁梅并不在乎。紧接着又绷住脸,生气于小叶撒谎,更生气于小叶这么做是为了一个不值得的渣男。而后面孔再度松开,摸摸小叶的头,拥抱。观众与小叶一样,在这个镜头里,我们都是铁梅的孩子,被接纳、被理解、被温暖。
在这个宽厚而温暖的母亲怀抱中,我们被允许做个任性的“孩子”——做个孩子,我们才能重获勇气,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不开心就发泄出来;做个孩子,我们才能开始创造,去画画、去唱歌、去敲鼓、去打拳、去写作;做个孩子,我们才能激发听觉,日常家务的声音也能充满大自然的奇妙力量;做个孩子,我们才能恢复视觉,看见那些麻木的成年人看不见的“好东西”。
物流2301 曹译夫
评分:9.2
上下滑动查看
繁复无趣的大人世界中的乌托邦——《好东西》影评
1.关于“在乎”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王茉莉来自单亲家庭,生活却洋溢着幸福;小马在母亲早逝后与父亲断绝了联系;小叶因月经初潮而遭到母亲责骂;王铁梅的家庭背景从未被提及,但她总是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坚韧。每一个角色的性格似乎都有一些扁平,却又那么鲜活。
在中国,“打压式教育”在许多原生家庭中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精神内耗的孩子。例如,当小叶初次经历月经时,她的血迹弄脏了沙发和衣物,她的母亲并没有解释这是女性成长的自然现象,反而选择了严厉的批评和责备。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小叶变得异常敏感,即便是微不足道的赞美,对她来说也如同被深深珍视。一句简单的“你的眼睛很美很亮,你怎么看我都没事”都能让她感动落泪。童年时期,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评价,有时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烙印。在孩子感到恐惧和无助时,父母往往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坚强点,别这么没骨气”,却很少能真正理解孩子说“如果还没准备好,可以不上台”。许多孩子渴望的只是感受到爱与被爱,却往往只得到责备。小马在剧中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不难想象,小马的父亲对他的音乐追求持反对态度,两人之间经常冲突不断。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小马依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去做回孩子,他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避风港。他有独属于自己的热爱,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也是孩子,“要是那段时光没有音乐,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了”。像许多父母一样,小马的父亲并不关心孩子对某件事物的热爱背后有何深意,也不会理解小马在音乐中寻找失去的母爱。他只是简单地谴责小马所做他认为错误的事情。小马宁愿成为工具,只为了短暂地抓住那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爱。
当一个人在童年总被教育要坚强时,就很难再开口去和别人吐露心声。剧中的王铁梅虽然从未提及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但从始至终却都能在她身上看到那些影子,关于“你为什么这都做不好”,关于“你就不能别掉眼泪吗”,关于“领居家的那个孩子”......这些话才会塑造出王铁梅这样性格的人,也只有王铁梅才会说出:“但总要有人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她自己,也想要那句对不起。
那个能给予别人爱的人,恰恰是最缺爱的人,是需要被在乎的孩子。
2.关于“上台”
“上台”意味着要面对失败,面对很多指责,可是你就不做了吗?你能够隐匿自己,麻木地在台下拍手,观看那些难以理解的表演,聆听他人吐露的乏味废话,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举动。然而,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称之为有意义吗?铁梅在明知道一篇文章会背负骂名的情况下,依然果断点击发表,哪怕在一片谩骂中依然可以笑着说出:“你看,数据是不是好多了。”你无需畏惧在打鼓时犯错,毕竟台下的观众往往并不了解。你的人生只属于你自己,无论你决定“登台”与否,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你的选择。更何况,那些习惯于评判他人的人,往往连自己的生活都处理得不尽人意。即使你在尝试之后再说,“我尝试过了,但我还是更喜欢做观众”,这又有何不可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享受观众的角色又有何妨?只要是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追求让自己快乐的事物,那就永远是好东西!
而铁梅文章相对失败的“上台”,却也看得见新闻的“下台”。这个时代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为自己发声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争取到应有的权利。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不敢发表,不能争取到流量的文章就只能选择性发表,所谓的客观事实不过是被宣传包装后的文字。铁梅单亲妈妈的真实生活被发到网上只会被谩骂,而那些随意编造的文章却会被无知网友共鸣,社会的进步不是依靠精选评论区的评论和大环境的舆论,而是需要真实的内容在更多的地方被发表。
但无论结果如何,去“上台”吧,去尝试一切你能尝试的事物。“不要在四十岁醒来时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一个恨之不及的岗位上浪费了一生,只是因为在年少时被迫决定自己的事业方向。”
3.关于“规则”
世界似乎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总有一些声音告诉你,你这样做才是对的,你那样做是不对的,似乎我们都有一条被规定好的道路。当王铁梅说自己什么也没做好时,小叶问:“怎么才能算好?裁判又是谁?”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对于小叶来说,被发自内心的夸赞她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对王茉莉来说,站上那个舞台就是做的很好;对前夫来说,能够抛弃以前那个自己就是做的很好。成败得失的那一套规则,难道不仅仅是个定义而已吗?永远不要不要为了别人口中的成功而迷失自己。
而小叶口中的:“我等着你们未来去创造新的规则”,似乎又别有另一番深意,肯定会有人想要简单的把他理解为创造男女平等的规则,可是仅仅是如此吗?
难道不是创造新的规则,那个世界不会让类似于“我去过法国”一样的谎言,从一个孩子口中为了攀比随意脱口而出;那个世界不会让类似于月经这样的正常生理现象,被家长规训的难以启齿;那个世界不会去定义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仅仅只是用她在某一方面的成败;那个世界不会阻止一个人去追逐自己的热爱,哪怕这份热爱无法变现不切实际;那个世界,可以让所有的柴米油盐都变成童话世界中的幻想,永远不会剥夺你作为孩子的权力。
哪怕是波西米亚主义又如何?任你世界如何变迁,我自有属于我的孩童乌托邦。
都去看吧,别错过这样的“好东西”,“好东西”是什么只由你自己说了算。祝我们都能奋不顾身地前进,祝我们都能活得自在,祝我们都能童心永驻。
财务(对口)2306 朱恩熙
评分:9.2
上下滑动查看
在观看之前,我大致知晓这部电影类似于《爱情神话》的风格,画面清新,立意前沿又深刻。其以三位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来推动叙事。这部电影与《爱情神话》有别,当中蕴含着一些我尚未能全然领会的都市成熟男女之间的微妙之处。“好东西”令我倍感舒适,其叙事温暖且轻盈,就连对男权的讽刺都带着些许包容,以幽默化解了原本沉重的议题。女性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态度均被导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第一个惊喜是,身为乐队歌手的小叶为激发小孩的音乐兴趣,播放了一些声音让小孩猜测。这里,她播放了众多铁梅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小孩在猜,观众也跟着猜。随后场景转换,揭示了并非孩童所想象的海豚翻腾、踏着秋日落叶等容易联想到的画面,而是转到了掸衣服、洗菜、煎蛋等日常琐事。每个动作都伴随着一个声音,巧妙地勾勒出了铁梅这位能干的单亲妈妈的形象。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铁梅生活中真实而平凡的一面,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她在日常琐碎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力量。借用李诞的话来说,观影的一大乐趣就是去体会那种难以言喻的美妙:“太妙了,竟然可以这样!”
第二个惊喜是小叶拒绝胡医生一幕。配乐甚是动听,一首“滥俗的歌”配上乐队主唱小叶,沉溺于不值当感情中的小叶,堪称神来之笔。在恋爱里,她能全然放弃自身需求,迎合另一半的无理要求,不确立关系,不让对方履行男友义务却只享权利,为此她甚至还编个谎言让对方无压力。她努力装出潇洒样,实则只是对尊严的一种自保,不过是贪恋那点算不上“好东西”的爱。所幸,在胡医生的“不必如此”和“爱我便是”中回了头,小叶转身走向新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小叶是双鱼座,而我也是双鱼座。双鱼座的人通常情感丰富且细腻,容易在感情中投入过多,有时甚至会失去自我。小叶在感情中的纠结、挣扎以及最终的勇敢抉择,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深知双鱼座面对感情时的那份执着和迷茫,也更能理解小叶为了爱所做出的种种妥协。但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小叶最终那样,有勇气摆脱不健康的情感关系,勇敢地走向新生活。只是,现实中的小叶能否如此果决地抽离,不得而知。与“被嫌弃的松子”有相似境遇的女性,出路究竟在何处?“松子”和“好东西”都给出了答案——求爱的目光不能只落在男性身上、爱情之上。分散目光吧,你渴望的爱或许一开始就有,或许根本不在男性那里。
第三个惊喜是剧中的男性设定,颇为有趣。一个全职在家带过娃、研读过上野千鹤子的女权学者,骨子里却藏着男权的掌控欲,还为自己作为父亲履行责任而自得,这设定稍显奇怪;胡医生,这位帅气的精英男士,天生就散发着吸引异性的魅力。除非遇到一个深爱他到愿意为他献出生命的女性,否则他不会轻易与任何女人确立关系。他沉醉于这种充满刺激的感觉之中。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小马的行为似乎相当正常,可能是因为他与父亲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趣的是,他的三位女友都是单亲母亲,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有着恋母情结。
第四个惊喜是铁梅愿意坦诚书写自己的生活,哪怕有不被世俗接纳的部分,并因此遭骂。但她劝女儿上台时的那番话,着实让人顿悟。我理解的大意是:不做就不会错,可我们得站出来表达,沉默必被忽略,表达才有成功可能,即便失败,至少也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存在,提供了一种价值。这部电影蕴含着许多令人惊喜的元素,深藏于心。我坚信,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的目的绝非激化性别对立,而是为了帮助天生占据优势地位的男性,开启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女性的处境。唯有真正的理解,我们才能实现对女性的真正尊重与宽容,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这部女性电影,最大的意义是在于它促进了一个更加和平、文明的世界。
财务2402 张弦弦
评分:9.0
上下滑动查看
《好东西》是新时代女性困境的觉醒和打破传统女性刻板印象的一部影片。在影片中铁梅是一个大女人形象、小叶是一个表面自由洒脱但内心缺乏母爱的人、王茉莉是一个被给予足够情绪价值的小孩、前夫是一个陷入婚姻角色困境的矛盾体、鼓手老师是一个宁愿沦为工具也想卑微求爱的人……每一个角色都是都是鲜活而具有代表性的观众在他们身上似乎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鲜明而坚韧,她们有着细腻的心思、放手的洒脱、追爱的勇气但是任然会有“女性困境“的出现。虽然铁梅是一个全能女强人但在电影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茉莉在写作文那一段,茉莉和小叶伤心落泪时铁梅深感内疚用手摸着两人的头,那一刻铁梅作为母亲深深的自责和以及对小叶的心疼。小叶因母爱的缺失而极度渴望得到认可和关爱。她甚至不惜通过谎言来赢得小胡的爱,试图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现实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或许她尚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她只是希望在一段关系中感受到被关爱。相比之下,王茉莉尽管经历了父母的离婚,却依然幸福而清醒。她的父母从未减少对她的爱,特别是母亲的鼓励式教育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并鼓励她不断尝试,勇于犯错。当王茉莉询问“女孩应该如何打鼓?”时,小叶的回答是:“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这让她明白,女孩应该勇敢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在王茉莉不敢登台表演时,铁梅会安慰她说:“如果没有准备好,不必勉强上台。”这让她有了退一步的勇气和底气。
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塑造得较为单薄,如那位总是高谈阔论却言之无物的前夫、与父亲断绝关系的小马,以及自视甚高的张家新等,他们的言行对女性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夫试图通过与鼓手老师的竞争来赢回铁梅的心,但铁梅始终未对任何男性表示认同。她曾言:“这世上哪件事不比男人更重要?”在与鼓手老师发生关系的一幕中,铁梅质问:“你为何撕我的衣服,为何不撕你自己的?”她还说:“礼貌永远不会破坏气氛,只有不礼貌才会。”这似乎体现了铁梅的反抗精神:她可以不在乎,但绝不容忍不尊重。在学校,王茉莉遭受了张家新的欺凌,最终她选择反击,并策动他的哥哥倒戈,这不仅标志着她的成熟,也象征着女性对自大男性的反抗。
这部电影幽默诙谐的叙述风格来为女性议题发出声音,而电影中有一段蒙太奇拍摄片段很有意思。铁梅在厨房里煎鸡蛋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下暴雨”;她在阳台上甩去衣服上残水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打雷”;她用吸尘器在房间里打扫时的声音,完完全全就是“龙卷风”;把要洗的蔬菜扔到水里时的声音,被茉莉解读为“海豚跳进大海里”;而她从地板上收拾玩具时的声音,又可以是摧拉枯朽的“挖掘机”。女性为家庭、为孩子劳作的声音一直以来都是被忽略的,但是在真正能听到、注意到、读懂这些声音的人耳中,她们的声音也可以是“世界的声音”。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茉莉听到了铁梅的声音。那句“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是茉莉出生那年,铁梅在报道里写下的句子。
这部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生活的复杂与美好,引发观众对女性、母爱、幻想、自由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它像是一面镜子,让观众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好东西”。
数字(专升本)2404 王政
评分:9.0
上下滑动查看
这是一部太原人在上海的故事。电影紧紧围绕三个女性展开,一个成熟年长的女性,一个年轻二十来岁的女生,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小女孩。在电影中,对话中的每一个“爆梗”都精准击中观众的心弦,引发他们不由自主地开怀大笑。充分印证了那句“我觉得做个观众就挺好”。
从商业片的视角审视,《好东西》中蕴含着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元素,而这些幽默元素浓墨重彩地突出了“当一个观众也挺好”的主题。影片并未追求宏大的叙事结构,却能令绝大多数观众开怀大笑,并在欢笑之余引发深思,,这样的电影怎能不称之为佳作呢?茉莉上台打鼓那场戏,想必在场的每个人都不禁感到激动,鸡皮疙瘩遍布全身。尽管大家已经预料到了这场表演的非凡,但当鼓声轰然响起,那震撼人心的一刻仍然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足够自信也好,做个观众也好,自己开心就好”。
这部电影绝非仅限于幽默,它同样触及了情感的深处,是一部将欢笑与泪水巧妙交织的作品,给予观众一种“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独特体验。其中,一个特别难忘的场景是茉莉向小叶提出:“你妈妈从不夸你眼睛大吗?”紧接着,她又温柔地补充道:“你的眼睛真的很美,尤其是当你看着我的时候。”这番话一出口,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影院突然陷入一片静谧,观众们被茉莉的话语深深打动。我们不禁惊叹,这样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怎会说出如此温暖人心、触动灵魂的话语。
最终,我想强调的是,这部电影颠覆了传统观念,女性不再像过去那样刻板。她们自然而然地觉醒,学会接纳和拥抱自我,不受束缚,追求独立、自由和平等。单身母亲的身份不应被视为一种限制,而仅仅是一个生活状态。人生不应被既定的定义所框限,正如主角所言:“正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能直面悲观。”
《好东西》真的是个好东西!
营销2101 田艳斌
评分:9.2
上下滑动查看
《好东西》——我们都需要审视自己
《好东西》讲述了失业半年找到新工作的单亲妈妈王铁梅,带着小孩王茉莉搬到新家,遇到了“清醒恋爱脑”的邻居小叶,三个人组成小家相互温暖慰籍的故事。
电影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爱情和尊严时的虚伪和自私行为,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改正问题,怀揣理想,带着爱与光芒在这个世界笃定地活着。王铁梅与前夫分开后,前夫试图通过与小马的“雄竞”来赢回她的心,但最终未能成功。影片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前夫的虚伪和铁梅的尊严问题,同时讽刺了那些口头上支持女权主义却行为自私的“表演艺术家”。
电影还通过小叶和她男友的故事,强调了自爱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自私行为时,要坚守自己的尊严和理想。小叶的男友利用她的孤独感,以廉价的爱满足自己。当铁梅质问男友关于另一个女孩时,他承认同时拥有多个女友,却表示最爱小叶。铁梅对这种行为感到既愤怒又可笑,但她还是安慰了受伤的小叶,强调了自爱的重要性。
《好东西》不仅在讲述铁梅的故事,也在反映我们自己年轻时怀揣梦想的情景,提醒我们即使现实残酷,个人努力或许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举足轻重,但理想的种子会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悄悄生根发芽,将那份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曾以为凭借理想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影响社会的某些方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认识到个人的努力或许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举足轻重。尽管一个理念被反复阐述,它似乎也难以对世界产生实质性的改变。然而,这些理想的种子,即便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也会悄悄生根发芽,将那份精神传承下去。
编 辑:杨茜然
责 编:周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