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专栏

首页 >> 大赛专栏 >> 正文

光影竞逐 荣耀绽放——晋中信院“三晋·光影杯”全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介绍

发布日期:2025-10-17    信息来源:    作者:     供稿:     摄影:    编辑:郭磊

当银幕的光穿透黑暗,照亮年轻的眼眸;当笔尖的墨浸润纸张,书写对光影的热爱——这是“三晋·光影杯”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与全国青年学子共同编织的故事。自2021年晋中信息学院电影评论中心成立以来,始终以"打造中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基地"为使命,致力于为全国热爱电影的青年搭建“以影为媒,以思为锋”交流平台。在晋中信息学院电影评论中心官方公众号全新启航的时刻,我们想与你一同回望大赛走过的点点滴滴——那些与银幕对话的日夜,那些用文字与镜头书写的思考,那些因光影而相遇的灵魂,都藏着我们对电影教育最赤诚的答案。

2021-2022年·第六届:萌芽与勇气——当视频成为新的语言


undefined

2021年的夏天,晋中信息学院电影评论中心刚刚成立,我们带着“打造中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基地”的初心,接过了“三晋·光影杯”的接力棒。那一届,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传统文字影评之外,首次增设“短视频影评单元”。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如何改变大学生影评的生态——当00后同学们用镜头语言中表达《我和我的祖国》的爱国激情和《阳光姐妹淘》的友情密码,我们突然意识到:影评从来不止于文字,它可以是流动的画面、跳动的音符,是年轻人独有的表达狂欢。

启动仪式上,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周星先生说“影评不仅强调的是看与写,更是为世人展示更多美好的东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先生鼓励大家“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实现电影评论的梦想”。这些话语像种子,埋进了“三晋·光影杯”的土壤里。那一届,我们收到了30所高校的投稿,看着同学们在“百年风云励青春”的主题下,用文字和视频交织出对时代的思考,我们知道:这束光影,亮了。

2022-2023年·第七届:破界与生长——让声音传得更远

undefined



如果说第六届是“试水”,第七届便是“扎根”。这一年,我们开始主动走出山西,向中部省份高校发出邀请。参赛院校数量增加至52所,评委阵容也迎来了更多全国性专家。第七届大赛设定了更为公正严格的评审原则,短视频影评单元作品要求在原创的基础之上,以“态度”、“技巧”、“质量”、“严谨”、“评而非叙”几个关键词作为该单元作品的核心评审原则。

山西师范大学的张振帅同学,在短视频影评里解读了《梅艳芳》的“戏梦人生”,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了电影评论中心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这种传承,让我们更加坚定:对影评的热爱从不会止步于一次比赛,而是能在时光里长成参天大树,更让从这里走出的热爱者,既能成为行业的新鲜血液,也能成为下一代追光者的引路人。

2023-2024年·第八届:跃升与绽放——从三晋到全国的情书



2023年,“三晋·光影杯”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指导,正式升级为“全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我们增设了“视频论文单元”,鼓励深度性思考与视觉表达的结合;保留“文字影评单元”,致敬那些依然热爱笔尖力量的同学。这一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名字出现在参赛名单里,来自400多所高校的1834部作品从全国涌来——有同学用色彩计量学解读北野武作品中的暴力与温情,有团队用伪纪录片形式解构《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科幻想象,每一部作品都在诉说:“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读懂电影。”

在“影响力——开放对话”的活动现场,一位获奖同学感慨:“感谢大赛让我认识了这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优秀的同学,在这里一起聊电影、评电影是一件无比充实和幸福的事情!”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连接热爱的桥梁。那一年,我们与“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影评宗旨亲密相拥,因为我们相信:好的影评,既要理性洞察,也要带着人间烟火气。

2024-2025年·第九届:深耕与蜕变——让光影照见乡土与世界

undefined


第九届大赛首次采用“全视频赛道”,并特别增设“晋韵单元”——邀请全国学子用镜头聚焦山西元素的电影,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晋商大院到《山河故人》的汾河风光,让三晋文化通过影评走向全国。最终,121所高校(含港澳院校)的539部作品入围。我校学子李璐彤凭借作品《空间视阈下的文化建构——<山河故人>中的空间隐喻和乡土情结》拿下晋韵单元评审团特等奖。她在获奖感言中提到:“只要被‘艺术’感召,总有一天会在某个时刻突然重新爱上艺术。大赛让我学会用新的视角观察电影,更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自我价值的认可,比奖项本身更珍贵。”这份对电影评论的纯粹热爱,恰为“影评是写给电影的情书”的最佳注脚。

undefined



第九届大赛颁奖典礼打破传统形式,以“光影叙事”为核心打造沉浸式体验。开场舞剧《La La Land》以电影《爱乐之城》经典旋律开篇,学生团队用舞蹈语言重现“星光双人舞”“堵车齐舞”等名场面。学生导演奚奕婷手绘3D模型草稿,团队从5月起每天排练至深夜12点,最终用肢体韵律点燃全场热情。辩论剧《影评人的情书准则》将影评专业性、舞台表演性与辩论赛逻辑融合,指导老师王薇带着辩手们“定人设、加小剧场”,8位同学们化身“光影信徒”,在唇枪舌战中诠释“永远年轻,永远在理性与感性边界起舞”的影评精神。朗诵《送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以“学生从影评小白到学会写‘有温度’的影评”为主线,张英老师带着同学们反复排练,最终用声音勾勒出“影评拉宽生命厚度”的共鸣。合唱《世界赠予我的》里,花儿合唱团演绎出了“电影与人生的双向馈赠”,歌声中藏着“每个电影人坚持与热爱”的初心 。说唱《尽铅华》是由我校学生杨洋原创作品,反复打磨了3版歌词唱出了“每个电影人坚持与热爱”的心声。整场晚会以电影评论中心优秀学子王广萍同学对“情书”的理解为线索,从“物理情书”的懵懂热爱,到“精神情书”的理性思辨,再到“终极情书”的坚持传承,象征了每一届大赛,都是我们写给电影、写给青春的一封长信。

为什么我们始终相信“光影有力量”?

undefined


从2021到2025,四届大赛,我们见证过太多故事,这背后,是电影评论中心始终秉持的初心:“信随影动·不负热爱”。我们希望通过“经典解构—场景体验—创作输出”的教学链,让影评不只是作业或比赛,而是成为同学们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终身能力。我们坚信,每个拿起镜头或笔的同学,都可能成为未来电影评论界的新生力量——而“三晋·光影杯”,就是他们梦想启航的第一个码头。

未来,我们会继续升级赛制,探索更多影评的新形式;会邀请更多电影人走进校园,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会把优秀作品推向更高的舞台,让中国大学生的影评声音被世界听见。

如果你也热爱电影,如果你也想用镜头或文字表达观点,“三晋·光影杯”永远为你敞开大门。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束投向银幕的目光,都藏着改变世界的可能;每一篇用心写下的评论,都是写给电影最好的情书。

期待在新的光影故事里,与你相遇。


编      辑:安志博

 责      编:周立萌  

 终     审: 张 婧   张振帅